设计求职招聘QQ群 http://www.leirenbang.com/zx/2021/0928/225937.html作者刘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
本文字数:字
阅读时间:3分钟
尊敬的各位来宾,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谨代表中国人民大学,向出席本次年会的各位嘉宾、老师、同学和媒体界朋友致以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问候!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作为中国人民大学的常设性高端学术及知名品牌活动平台,依托学校在经济学领域的突出学科优势,聚焦中国宏观经济重大前沿问题开展研究和讨论,发挥“国家高端智库”咨*启民的功能作用,共谋中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与策略,形成了包括年度论坛、季度论坛、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宏观经济热点问题研讨会等系列学术产品矩阵。自年开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并发布报告近期,在国内宏观经济学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学术影响。
今天年度论坛的主题是“迈向双循环新格局的中国宏观经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内外复杂因素叠加背景下,中国重塑发展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动战略选择。从外部环境看,某些西方国家采取战略性的、全方位的阻碍、干扰甚至是打压,给我国经济增长带来了进一步的困难挑战和不确定性。从内部来看,我国GDP总量去年接近万亿元人民币,人均GDP迈上1万美元台阶,但也面临经济增长速度持续下滑、经济增长质量总体不高等问题,必须树立新的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经济增长方式从依靠要素投入为主转向依靠要素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带动经济增长,从而实现经济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
因此,构建“双循环”经济发展新格局不仅是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的权宜之计,更是推动实现中长期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代化目标的主动战略选择。首先,国内循环是根基,只有真正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不受制于人,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其次,提升产业链的核心是创新,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技术创新,提高产业竞争力,才能在市场中循环起来;另一方面是制度创新,提升市场机制的完善程度,完善*府和市场的关系,才可能真正形成统一的市场循环;国内循环的地区之间、部门之间要打破掣肘,实现市场化、一体化、法治化。同时,必须加强基础创新,要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强力攻关,打破“卡脖子”的堵点非常关键,实现在基础科学领域的突围。此外,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也互为推动力,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是我国经济闯过关口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国家战略。
我们讲循环,实际上是指再生产,意味着国民经济的各个环节要畅通起来。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提升,就是要在更高质量、更有竞争力的基础上,使产业之间、各个环节之间,能够循环畅通连接起来,并通过市场的力量形成供求之间总量和结构的均衡。从这个角度来说,产业链和供应链在高水平、高竞争力基础上的畅通和循环,是形成国内经济大循环的市场基础。
强调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绝非封闭的自我运行,不要开放,而是要推动开放升级,以“一带一路”作为抓手,在新的条件下形成更高水平的开放,从而更加深入地参与和搞好世界竞合关系,带动和引领世界经济。在双循环过程中,既要更好发挥*府顶层设计、统一布局、组织协调的作用,又要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作用;既要夯实基础研究,又要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既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又要坚持开放创新,加强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期待各位嘉宾发表高见,贡献宝贵智慧,把本次论坛开成一次本年度中国宏观经济的听诊会、分析会,为中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把脉,为中国未来经济走势辨明方向,为有关部门决策提供依据,共同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最后,预祝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能够日新月异,越办越好,预祝本次论坛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