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年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策展在中国5G时代策展人在关注什么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是白癜风医院 http://pf.39.net/bdfyy/xwdt/

扩展阅读:雅昌艺术网关于“以冒用雅昌名义骗取艺术品等犯罪行为”的声明

年12月14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中华世纪坛艺术馆联合主办的第二届“策展在中国”暨年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年会在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召开。本次论坛的两个主题为“策展与时代·文化责任”、“策展与时代·学术发展”,通过主题发言和分组研讨的形式的对今年策展学界的新现象、新问题和新成果进行讨论,推动中国策展学科与艺术生态的繁荣进步。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主任范迪安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策展委员会主任范迪安在致辞中表示:中国美协策展委员会坚持举办“策展在中国”论坛,及时汇集和分析展览策划的发展动向,丰富“中国策展学”的理论建构,很有现实意义。回顾新中国美术70年发展历程,可以看到展览的策划组织与时俱进,在传播优秀艺术成果、推动艺术创新和彰显文化自信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年的策展特点突出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艺术家个展的策划更加注重艺术探索与时代语境的关系;二是把握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新趋势,在新媒体和科技艺术展览的策划中注重观众参与和体验,倡扬人文精神;三是设计类展览的策划注重中国设计的发展之路,以“大设计”的视野推动公共艺术发展;四是走向国际的策展,如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的策划突出中国文化视角,讲述中国故事。

他还提出:新时代的展览策划要更加重视当代中国城市和乡村建设提供的文化空间,要更加重视策展方法论的建树,本次论坛以“策展与时代”为主题,分别从文化责任和学术发展两个方面展开,有助于推动“策展在中国”的健康发展。

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春雷致辞

中国美术家协会策展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北京画院副院长吴洪亮主持本次活动

在14日上午的论坛中,与会学者主要探讨了科技与艺术的关系。

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院长、策展人邱志杰的发言主题是“科技热潮与策展的责任”,他表示近几年,科技类展览无疑已经是策展界的热潮,比如由费俊策划的北京媒体双年展已经举办三届,由张尕先生策划新媒体艺术双年展,从年到年举办了三届,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所主持的今日美术馆未来馆也做了三届的活动,邱志杰作为上海明当代美术馆馆长也策划了众多新媒体类的展览,此外还有像现代汽车文化中心的策展奖也是以科技艺术为主,还有当下各种各样的商业空间中的新媒体展,光影成为这类新媒体展主打的标签,“新媒体”、“沉浸”这样的词到处被使用。

沉浸式的环境成为人们对新媒体艺术展最主要的想象,只要有非常多的投影,就会有人来打卡,他们打着科技和艺术的旗号,成为今天最流行的文化消费方式,而不是反思精神生活的方式,所以今年他策划两个展览,一个是在上海明当代美术馆举办的《脑洞——人工智能与艺术》,另外一个是在深圳举办的《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在策划中有意避开“沉浸”,试图彰显每件作品的独立性,以便提供一种理性思考。

沉浸式作品容易诱发感性体验,对人们进行感性的洗脑,所以我们希望《科技艺术四十年——从林茨到深圳》不断让观众有一个退出的空间,有一个付诸理性的机会,从而意识到艺术家和社会之间,一件作品和当时社会背景的关联。在展览里设置了一个特殊环节,每件作品标签里说明使用了什么技术,同时展示这个技术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被使用。此外,展览的文献板块回溯了林茨电子艺术节的历年主题,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数字革命、互联网发展到现今的生物技术、人工智能,西方科技艺术在技术与文化的浸润中演化至今。此届文献展也是对中国科技艺术发展脉络的首次系统梳理,展现了科技艺术在学院、艺术机构、公众各个维度传播交流的新格局。文献展还收录了全球技术史单元,围绕深圳科技发展史与全球互联网史两大线索展开。

在刚刚结束的上海西岸艺博会中,行为艺术家阿布莫拉维奇的肖像被科技专家进行3D扫描打印,雕刻在意大利大理石之上,变成一件非常有科技感的作品。行为艺术家被人利用3D打印技术来输出作品在艺博会上卖,让我们看到一种趋势,过去科技艺术在当代艺术领域里有点像独立王国,但今天传统的艺术市场以及美术馆要重新收编这个独立王国,传统的收藏赞助系统正在重新获取被科技艺术独立出来的资源。

一切都在发生改变,科技艺术的工作一方面努力孵化新作品,甚至发表论文,另一方面我把工作的重点转向做科普类的展览,对邱志杰来说,科技艺术这件事情的推广,意味着去改变当代艺术界已经相当成熟的一套模式,从事科技艺术的艺术家是最善于学习依然在努力思考的艺术家。他相信推广科技艺术的意义不在艺术界本身,而是把整个中国社会提升到一个更加富有创新和创造意识的学习性社会中。

“我是一个职业艺术家、策展人,如果不当策展人,大家可能更喜欢我。作为策展人,就肩负有一定的责任,如果要做策展人,我所要做的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张尕的演讲题目为“在后人类之共生语境下建构新的策展思维”,演讲中,他讲到当代之工作及娱乐、政治与经济,乃至整个生活的概念是通过技术构建的时间,无所不在的数字经验给予定义。越来越多艺术家通过开拓性的尝试和不懈的实验来回应这种新的范式转变,导致丰富的艺术感知和作品的涌现。但是在当代艺术大语境下,我们应该看到,很多机构和策展同仁对于技术的思考及其艺术的关系往往因受制于固有的知识系统的羁绊而常常怀抱一种对抗的心态。

人们对技术根深蒂固的怀疑,也折射了文化与技术之间的冲突。这种敌意很大程度上源于文化对技术的误解,将技术视为异类现实,并因此拒绝它:即一方面认为文化世界是一个意义的世界,而另一方面技术世界则仅能从功能的角度来予以衡量。艺术及其道德诉求旨在维持人之存在的身份,捍卫人类反对以技术霸权为代表的非人道的趋势,即异化的侵入力量。同时这种抵抗也似乎具有哲学的本体论意义,也就是说区分生命与非生命,有机体与无机物有其必要性:一个拥有道德和伦理意识(人类),而另一个则与这些概念无关。

所以在今天,重新思考技术与文化之间以及技术与生命概念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迫切,无论是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讲还是从生物学的定义上来讲,另一种生命秩序正通过一系列表现形式证明自己不容否认的存在。这些形式包括基因改造、离体培养,组织工程,以及克隆、杂交、生化人和其他新的物种、有情感的机器和有感情的设备。如果说意识曾经将生命和无生命作区分,那么今天人工智能则将这种井然有序的存在打乱,将无生命体引进有生命体的世界中。我们看到的是,所谓肌体不再单纯是蛋白质组织,神经网络总是和人造网络联系在一起,电脑病毒比生物学意义上的病毒传播得更快。客体突然以一种陌生于我们传统思维和认知方式出现,变成了主体。以无所不在的数字媒介为表征的技术时空所产生的新现实就在我们身边,这需要一种新型的艺术想象力和创造性词汇来进行解读和表现。

张尕回顾了在国内外策展的一些项目,比如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三届的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研讨会。这个连续三年的项目将当时国际有关媒体艺术的前沿论述和实践以及教学较为全面地介绍到中国大陆。还有他年策划的展览“术问:真实的回归”。目的是通过复苏二十世纪中期艺术和技术实验的宝贵遗产,来应对全新的现实挑战。正是这种新现实改变了当代经验,呼唤新的艺术想象力和文化敏感性。此外,还有“机器不孤单”将机器作为一种文化和自然的系统继续对浸淫于媒体技术下之当代主体概念提出问题。这个展览是年他为克罗地亚首都萨格勒布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器械艺术三年展”所作,同时也是年第6届广州三年展的一个分主题展。

明年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将举办大型媒体艺术展“真实的拓普”,此次展览也是中国美术馆国际新媒体艺术三年展的继承与延展。展览由现实中断、真实的回归、多重宇宙、没有生态的自然等板块构成,审视自20世纪中叶以来在技术的时空构建下,现实的概念不断被艺术想象所挑战和改写的轨迹,及其所揭示的扁平化和共时性的数字当代所蕴含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困境和潜力。作为本次展览的策展人,张尕希望在央美美术馆的空间里为公众呈现对真实这一有关存在的哲学及经验命题的多维度视角,并以此来解读后人类条件下多重主体借以依托的技术时空构架。

在总结中,张尕表示,技术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工具,更是一种意义生产和创造世界的不可或缺的组成要素。这是我们思考媒体艺术论述、实践,包括策展的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

今日美术馆馆长高鹏回顾了今日未来馆从发起到发展的历程,为什么发起今日未来馆,高鹏表示之前做了很多展览,花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最终发现观众并不喜欢,或者是拍几张照片就走了,作为美术馆耗资百万甚至是千万,究竟想要向观众阐释的是什么?表达的是什么?此外,还有一个愿景就是在新的国际舞台中,中国当代艺术想要呈现什么样的面貌。

选择科技艺术领域,是因为有一种新的可能性,我们与西方的起点几乎是同步的,在最初的设想中,今日未来馆由三部分构成:实体展览,数字媒体的虚拟空间以及增进现实。

第一届活动做完之后,高鹏发现公众依然无法理解展览的过程,所以第二届的时候,邀请了艺术家吴珏辉以及庞大的团队,讨论科技和艺术结合的可能性。第二届的主题除了视觉性之外,还致敬了在当时不认为是主流的艺术家们的坚持。与此同时活动和大量不同的领域的人进行合作,所以公众看到美术馆的展览不是一个固定的展览。同时也在追问,未来美术馆什么样,未来的美术馆需要呈现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未来的美术馆需要和观众进行如何的互动关系。

第二届展览进行了将近十站的巡展,取得了商业上的成功,但面临一个巨大的问题就是,越来越多的商场和地产商来寻求合作,这引起了高鹏的反省。

由于第二届的成功,今日美术馆团队试图需求更大的突破,想要将三个场馆全部运用起来,为此他们还专门飞到美国探讨展览方案,但对方给出的依然是沉浸式方案,高鹏意识到如果再这样继续做下去的话,对媒体和公众的关系甚至和艺术的关系会越走越远,最终选择一位年轻策展人的方案,希望把新的媒介艺术放到更加有引导性的方向去讨论。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在演讲中讲到,他这十几年间最大的感受是我们的场景发生巨大变化。他举了两个例子,首先是最近引起极大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