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青岛日报
青岛市工商联第十三次代表大会于年初召开,至今已五年。这五年,是青岛民营经济发展极不平凡的五年。
五年来,全市工商联系统勇当青岛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积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凝心聚力、创新发展,认真落实“六稳”“六保”,圆满完成了第十三届执委会确定的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得到上级工商联组织和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非公经济组织党建、青年企业家培养、商会改革与发展等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荣获“中央统战部实践创新奖”“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先进集体”“全国工商联实践创新成果奖”等,助力青岛在全国工商联营商环境评价中获得第六名。
强化政治引领,全面推动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
政治引领更加有力,理想信念护航固本。青岛市工商联牢牢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深化民营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先后出台《青岛市工商联关于深入实施“政治引领工程”的实施方案》等文件,推动落实改革开放以来我市第一份关于加强新时代民营经济统战工作的“20条措施”。在广大民营经济人士中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等,第一时间组织学习党的十九大及历次全会精神,先后举办领导班子带头送党课、演讲比赛、征文活动,打造“青岛企业家讲堂”“民营经济大讲堂”品牌,举办青岛市民营经济代表人士班、青年企业家成长班等各类培训班、讲座、惠企沙龙等期,参与培训10余万人(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打造疫情时代岛城民企“线上+线下”学习生态圈,线上参与30万人次,进一步提升了民营企业家综合素质和管理水平。
宣树典型更加突出,弘扬精神提振信心。推动设立每年11月1日为青岛企业家日,11月的第一周为青岛企业家宣传周。强化企业家荣誉激励,1人被表彰为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11人入选山东省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3人获得山东省优秀企业家称号。向省工商联推荐雏鹰人才10人,培育储备年轻一代民营企业家。向市委、市政府推荐5位民营企业家作为经济顾问。连续开展“民企新旧动能转换在行动”“百朵金花耀岛城”等宣传活动,进一步营造了有利于企业家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非公党建更加坚实,健全体制夯实基础。健全非公经济党建工作机制,创新“双建双揭”非公党建模式,打造“党旗领航”工作品牌,搭建旗帜党建、智慧党建、星火党建三个平台,深入实施非公党建“百千万提升工程”,培育国家和省、市三级示范点。推动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做到应建尽建,综合党委直属下级党组织现有77个、党员人。深入推进“党旗飘扬促发展”主题活动,组建“沂蒙精神”“天福山起义革命历史”等三支宣讲团进行巡回宣讲。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者和积极分子培训,先后举办复旦大学“党史学习教育专题研讨培训班”等20余次,共人(次)得到培训提升。
新生代培养更加精准,助力成长有序传承。开展“新生代民营企业家培养工程”,搭建教育培训、宣传推介、素质提升、导师帮带、挂职锻炼、基地见习、创新创意七大平台。联合中国海洋大学、胶东四市工商联成立全国首个“民营企业成长学院”。先后安排三批次50名青年企业家到上海、深圳体悟实训。成立“青深青年企业家联盟”“青深青年企业家创业共同体”“青岛深圳青年企业家创业园”,举办“深圳—青岛青年企业家高端峰会”、青沪商会建设思享会等,为青岛青年企业家与深圳青年企业家们沟通交流搭建平台。连续举办“青年企业家创新创意汇”活动,推动青年企业家思想碰撞,挖掘合作共赢的机会。
履行责任更加饱满,同心共助共同富裕。推进“万企兴万村”等活动,参与脱贫攻坚行动民营企业家,结对帮扶个村,精准帮扶贫困群众人,累计投入各类扶贫资金万元。组织开展“百村百品进百强”“扶贫产品大篷车进企业进商会”等活动,引导企业通过“青岛市统一战线电商扶贫平台”等线上线下渠道,积极购买贫困地区农土特产品,被评为青岛市脱贫攻坚和扶贫协作先进集体。扎实推进东西扶贫对接,分别赴安顺、陇南、定西等地考察,围绕劳务输出、产销对接、健康养老产业、特色农产品培育以及招商引资的有关政策深入沟通交流。
强化履职尽责,有序引导民营经济人士参政议政
五年来,围绕全市中心工作,青岛市工商联积极建言献策,在市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上累计上报组织提案15件,界别提案4件,委员个人提案件。其中7件提案被列为市政协领导督办重点提案,10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围绕优化营商环境、应对疫情渡难关再创业、发挥商协会联盟作用促进产业融合等方面作了5次大会发言和专题发言。
围绕民营经济发展热点、焦点问题,累计完成9项重点课题调研,为市委、市政府提供决策参考。推动“橡链云”工业互联网平台写入《年市政府工作报告》。召开企业数字化转型座谈会,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组织30名企业家、金融机构负责人参加全国工商联“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专题调研,就科技创新、科技融资等问题献计献策。
连续多年组织民营企业家参加全国工商联“万家民营企业评营商环境”活动,被全国工商联评为调查点先进单位。印发了《青岛市工商联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工作考核办法》,进一步做好社情民意工作。推荐各级商会负责人列席人大、政协会议,担任“放管服”改革社会监督员。对《山东省民营经济发展促进条例(草案)》等多个地方性法规提出了修改建议。
强化助手作用,大力推进全市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市工商联迅速发出“全市民营和中小企业有序参与,共同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倡议,印发《关于做好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指导商协会制定工作方案,引导商会和企业有序抗击疫情、积极奉献爱心。策划开展“商会暖乡情携手过大年”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全市民营企业家留青过年、关爱困难群体等,彰显了责任担当。
作为牵头单位,会同市委统战部等制定了壮大民营经济攻势方案1.0版、2.0版、3.0版,围绕提振民营企业家信心、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量、破解民营经济发展难题、搭建民营经济服务平台四大攻坚战,确定攻坚任务,明确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顺利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的三次专题质询会。健全完善攻势机制,把握工作重点,突破发展难点,全力做好攻势任务调度工作,攻势目标任务顺利完成。
创新开展“四为”行动。一是开展“我为企业找订单”行动。以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为契机,推动培育柠檬豆、优材优建、“橡链云”等互联网平台,为多家企业寻找订单亿元。二是开展“我为企业找资金”行动,联合人民银行、工商银行等开展“工商联联工商”共建活动,累计为多家企业解决资金需求多亿元。开展“助力小微企业春雨润苗行动”,为万家企业落实减税降费政策。推动冠中生态、百洋医药、德才装饰等企业在上交所、深交所上市,不断壮大民营企业上市团队。三是开展“我为企业找人才”行动,组织动员民营企业参加青岛招才引智高校(名校)行、青岛市民营企业招聘月等活动,为民企解决人才需求。四是开展“我为企业营环境”行动,以市委、市政府名义出台《关于构建新型政商关系的意见》,为61家商会开通金宏户头,邀请企业家列席市委全委会,配合市纪委监委在30家商会设立营商环境监督点,连续多年开展民营企业法律体检,联合公检法建立服务民企协调机制,会同市中级人民法院开设矛盾纠纷化解信息系统。发挥总商会人民调解委员会作用,调解案件余起,涉案金额3.8亿元。自年连续开展青岛市民营企业百强评选活动,年13家企业入围省民企百强,56家入围省创新百强和创新潜力百强,年市民企百强入围门槛增长40%。
充分发挥商会在优化配置资源中的作用,搭建向上链接高端资源平台,加强与全国工商联、省工商联及其所属商会联系,畅通与全国民营企业强、省民营企业强等企业联系的渠道,为我市双招双引工作“搭桥铺路”。先后承办了深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推介活动、科技装备·青岛力量——全国工商联科技装备业商会助力青岛行活动、正和岛创变者年会暨千企助力青岛发展行等活动,累计招引项目17个,投资额多亿元。
组织开展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综合调研,积极探索建立工商联和商会服务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机制。组织召开“全国工商联调研青岛民营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座谈会”,做到精准对接、服务高效。承办了外交部、全国工商联主办的“我驻外使领馆与民营企业面对面交流活动”,组织企业赴荷兰、俄罗斯和南非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经贸交流和商务考察活动,组织参加重大经贸交流活动,与南非山东总商会等6家商会签订友好商会协议,与国内外40多家友好商会建立业务协作关系,促进了区域间经济合作。
强化商会改革,全面培育深入激发所属商会活力
商会改革更深入。出台并落实《青岛市关于工商联所属商会改革和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以改革促健康、助发展。坚持改革赋能,围绕重点产业和“四新”经济,组建数字经济、直播电商等商会,在深圳、上海等地建立域外商会,成立胶东经济圈商协会联盟,目前各级工商联所属商会家,五年来新增家。在全国率先组建商会服务中心,争取财政支持设立商会规范化建设奖励基金,加强商会标准化建设,依法推进镇街商会全覆盖。启动示范商会和“一会一品”品牌建设,引导商会根据实际打造各具特色的工作品牌,制作发布全国首家具有导航和查询功能的“青岛市商会地图”。
商会活力更彰显。截至目前,拥有全国“四好商会”12家、省“四好商会”32家、市“四好商会”36家。举办“活力商会上海行”活动,组织商会负责人到上海学习取经。联合春光里产业资本集团共同搭建“商会客厅”平台,打造“商商牵”商会客厅IP,以“商会牵手、共谋未来”为主题,以市场化思维激活商会的活力和发展动力。创刊《商会气象》《图说商会》,为做好商会工作提供决策参考,促进各商会之间更好学习借鉴、共同提高。举办首届青岛市乡村产业发展论坛,助力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青岛先行区。举办首届财税服务节暨中国财税行业智慧化服务高峰论坛,共同探讨财税服务行业的新机遇和突围密码。举办首届青岛市易货节,实现大宗易货成交额万元,线上销售成交额0万元。以活动为平台激发活力,指导举办三八妇女节“最女人”听女企业家讲创业故事、“巾帼绽芳华携手谋发展”女企业家区市行办实事活动等特色活动。
夯实组织建设,打造想干事能干事的干部队伍
班子建设更扎实。全面从严治党不放松,市工商联始终把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摆在重要位置,主要负责人始终坚定扛起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在抓好分管业务工作的同时,认真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三强一好”标准,严格落实“凡进必评”,发挥兼职副主席和常委、执委的作用,提高议事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水平。
基层队伍更优化。加强会员队伍建设,完成全国工商联和省工商联任务要求,现有会员2.2万个。抓好民营经济代表人士队伍建设,协助统战部做好民营企业家政治安排和获得政治荣誉工作。推进执常委队伍建设,抓好执委分组活动,探索分组活动小型化、专业化,使互动性更强。结合年龄、企业情况等方面对名执常委进行梳理,挖掘一批“三强一好”的民营经济代表人士。全面夯实基层组织,加强对各区市工商联的指导服务,加强“五好”县级工商联建设,年10区市全部入选全国工商联“五好”县级工商联。
机关自身建设更务实。深入推进群团改革,顺利完成了机关内设机构改革调整。深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主题教育,组织“燃烧激情、建功青岛”实践活动,深入开展“三述”,全面提高处长组织力、执行力。加大干部培训力度,持续打造“三化一型”干部队伍和“三化三型”机关。搭建“思享文涌”年轻干部培养平台,进一步营造“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举办机关开放日,向全市民营经济人士汇报工作开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