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成药治疗白癜风 https://m-mip.39.net/nk/mipso_4790117.html医院
责任编辑:王树威
编
辑:周佳琦
投
稿:吴锡
信息来源:王瑞(心血管内科二疗区)
透视冠状动脉的“第三只眼”
问
在人们的认知中,评估冠心病病变情况最佳诊断方法也许就是冠脉造影了,但有比冠脉造影更精确的方法吗?
答案是肯定的。年1月10日,医院成功完成院内首例冠脉血管内超声引导下心脏左主干体末端分叉病变处支架介入手术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系统就如同血管内的一双火眼金睛,能够精准测量病变部位的长度和直径,分析病变性质,能够极大提高冠脉介入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为保证患者获得更好的预后提供科学的保障。
答
据了解,患者王先生,36岁,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1年余,加重1医院急诊科就诊。入院后医护人员立即为患者进行各项检查,结果诊断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泵功能1级。为进一步明确诊断,为患者行冠脉造影术,术中冠脉造影显示:左主干末端狭窄约99%,左前降支重度狭窄,回旋支开口约95%狭窄,TIMI血流III级,将患者转入心内二科进行系统治疗。心内二科主任郑义立即就患者的病情及相关治疗,精确制定了周密的治疗方案,给予抗栓、抗板、扩冠、降脂、心脏康复等对症治疗。并根据造影提示左主干累及前三叉病变,为冠脉高危病变,目前冠脉血流通畅,TIMI血流III级,考虑患者为青年男性,暂可不给予急诊介入治疗。在和王先生及其家人进行了详细、充分的沟通交流后,决定择期在腔内影像学(IVUS)充分评估下行冠脉介入治疗。
患者住院13天后,病情趋于稳定,于年1月10日再次来到导管室拟行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评估左主干病变真实情况。复查造影提示:左主干末端病变累及回旋支开口,根据造影结果,该患者需要植入多枚支架,为了实现对患者的精准治疗,减轻患者经济负担,给予患者行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医院此前并未开展此项技术,手术邀请医院张文琪教授,主任郑义、副主任庞越术中协助配合,对左主干病变进行评估,通过目测观察患者回旋支开口为95%狭窄,但通过冠脉血管内超声检查(IVUS)提示回旋支开口管腔面积为8.03mm2,并无斑块负荷,仅需要球囊扩张即可,并不用植入支架,而在左主干末端的影像评估结果为斑块负荷82%,需要植入支架1枚,支架位置定位在左主干体部至前降支近端病变处。支架植入后经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支架贴壁良好,无急性血栓形成,支架植入后未累及回旋支开口,其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患者无胸痛及无其他不适,恢复良好,目前正在科内进行康复治疗,不日即可出院。
本病例提示,通过冠脉造影检查需要植入多枚支架,而通过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评估仅需要植入一枚支架,这样不仅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有利于患者远期预后。
冠脉血管内超声(IVUS)利用导管将一高频微型超声探头导入血管腔内进行探测,再经电子成像系统来显示心血管组织结构和几何形态的微细解剖信息。冠状血管内超声(IVUS)不仅可准确测量管腔及粥样斑块的大小,更重要的是它可提供粥样斑块的大体组织信息。血管内超声也可以在术前评估病变的严重性,是否需要干预,寻找病变的近端及远端参考,以帮助确定支架的长度;在术中评价支架贴壁情况,优化支架扩张。冠状血管内超声(IVUS)适用于:左主干病变;分叉病变;钙化病变;慢性完全闭塞病变。此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冠脉血管病变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准确性,可以称为冠脉介入医生的第三只眼。
目前能开展冠状血管内超声(IVUS)医院极少。此次血管内超声(IVUS)的成功开展,医院在冠心病的介入辅助腔内影像学领域的空白,极大的提升了松原地区冠心病介入治疗综合水平,标志着医院在冠心病精准治疗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更好的造福松原地区广大复杂冠心病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