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患病率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心血管病死亡率高居首位,高于肿瘤及其他疾病,大约每5例死亡病例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心血管病已成为我国最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早发心血管病中,75%以上是可以预防的,因此,早发现、早识别尤为关键。
医院胸痛中心,医护人员几乎每天都在与死神赛跑,他们一次次在生命的边缘力挽狂澜,没有丝毫退缩。
“对于致命的急性心肌梗死来说,抢时间等于抢生命。”医院心内科二病区主任赵林明表示,医院胸痛中心成立以来,从患者发病、转运,到入院后影像检查、紧急抢救,整个过程实现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救治效率。国家胸痛中心年质控报告数据显示,医院胸痛中心综合排名位居河南省南阳市前列。
跻身“国家队”提升胸痛救治水平
胸痛中心是为急性心肌梗死、主动脉夹层、肺动脉栓塞等以急性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危重症患者提供的快速诊疗通道,已经成为衡量急性心肌梗死救治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年11月,医院在院长赵俊祥的带领和执行院长李献哲的指导下开始创立胸痛中心。
医院结合中国胸痛中心创立标准,以经验丰富的急诊科、心内科3个病区和CCU病区、介入导管室等为核心,联合检验科、超声科、影像科等相关科室,发挥各部门主观能动性,不断总结经验、修改各项流程,提升整个救治链条的整体水平,最终制订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规范化诊断和救治流程。
医院胸痛中心畅通急救通道,心内科、急诊科、介入导管室等科室通力合作、默契配合,使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能力和水平快速提升。与传统住院救治方案相比,胸痛中心采用快速、标准化诊断方案,对胸痛患者提供更快、更准确的评估,医疗费用也比传统方案大大降低。
功夫不负有心人。年7月,医院胸痛中心一次性通过河南省及国家标准版胸痛中心的审核、验收,成功跻身“国家队”。
一键启动畅通急救绿色通道
年3月18日深夜,38岁的杨先生突发胸痛,被家属送到医院。经检查,杨先生为典型抬高型心肌梗死,符合胸痛中心接诊标准。医生立即一键启动胸痛中心,开通急救绿色通道,所有相关人员迅速做好准备,医护人员有条不紊地为患者抽血、建立静脉通道、穿刺、抗凝给药……每一个环节紧密相扣,每一分钟都紧迫而从容。经过紧张有序的介入手术,患者闭塞的血管终于被打通,生命体征恢复正常。
“胸痛中心成立以来,明显缩短了患者的救治时间,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大大提高。”赵林明说。
传统的心梗救治模式,需经过院前急救、转运、进急诊室检查、进心内科病房、病房医生做出诊断、与家属谈话、进入导管室等一系列复杂流程。如今,接诊危重胸痛患者后,医护人员只需一键启动,胸痛中心所有相关部门立即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分秒必争,严格遵守胸痛救治流程,确保同质化完成每一例胸痛患者的救治,确保每一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获得快速有效的诊疗。
无缝衔接从死神手里抢生命
对急性心梗患者而言,越早得到治疗,存活率越高。国际上的心肌梗死治疗指南规定,医院到球囊扩张开通血管应低于90分钟,而医院曾创下22分钟的纪录,这得益于胸痛中心无缝衔接的诊疗流程和强大的专业团队。尤其是院外病人,当救护车接到病人时,所有的抢救已经开始。急救人员通过胸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