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年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会议报道丨胸痛中心怎么建,重点学科怎么推 [复制链接]

1#

导语:来自全国20医院的院长,就胸痛中心建设的快速推进及协同发展、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改革、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家医改*策,加快胸痛中心建设,医院管理水平,6月29日,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血管健康(苏州工业园区)研究院、胸痛中心总部主办,医学界传媒与上海和*药业有限公司协办的“铸就心的长城——医院综合能力提升院长论坛”在厦门医院五缘湾院区举行。就胸痛中心建设的快速推进及协同发展、重点学科建设、绩效考核及薪酬分配改革、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论坛开始前,本次论坛承办方、厦门医院*委副书记白鹏飞做致辞。她介绍,厦门医院年成立胸痛中心,14年获批美国胸痛中心和中国胸痛中心双认证。医院的五缘湾新址于今年6月10日正式对外开诊。就在上周,新址门诊单日就诊人数最高达余人次,已超过旧址。她认为,胸痛中心的建设就是一项最直接、最快速的“救命”工程,既是全院全员的工程,也是医改的重要工程。为了实现加速推进胸痛中心建设、促进医患之间信任这一共同目标,仍需在座的各位领导专家并肩作战、共同努力!

图:厦门医院*委书记白鹏飞

▋医院学科建设的影响和挑战

国家卫健委卫生医院改革与管理研究室主任*二丹一一剖析了“分级诊疗、医联体、医共体、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等医改热频词。他认为,如何形成对疾病的预防、急性期处置、康复期和终末期服务的整合机制,怎样建立医疗机构上下转诊的内在动力机制,如何形成医疗服务提供与医保支付之间的动态协调机制,是推进我国医疗服务体系改革需要思考的问题。

图:国家卫健委卫生医院改革与管理研究室主任*二丹

结合新形势形势,他认为,未来改革的重点在于:第一,坚持三医联动改革,持续加大三医联动改革力度,统筹医疗医保医药各项改革,建立整体协调的机制,形成三医联动的改革合力和叠加效应;第二,重视考核分配和薪酬制度改革,在绩效考核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激励分配机制,充分保障医务人员的切身利益,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落实好“两个允许”;第三,提升县域服务能力是改革创新的根本,特别要深入分析县域外疾病费用支出较多的病种、转诊病人较多的学科,针对性强化重点专科建设;第四,推动医联体向健联体发展,探索疾病预防体系、慢病管理体系和医疗服务体系的有机融合,实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整体融合,实现防治结合。

▋医院新时代与发展新战略

“目前,医院改革攻坚期,医院一定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医院战略管理研究所所长徐卫国教授强调,医院医院,首先要做好学科战略定位,必须对自身学科的定位有着清晰的认识,培养核心竞争力,制定明确的发展战略,还要对学科发展有一定的预测能力。

图:医院战略管理研究所所长徐卫国教授

徐卫国认为,新形势下,医院的新战略要从四大角度全盘考虑:向上,医院管理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培养更多职业化院长;向下要整合医疗资源,构建医联体、参与分级诊疗;对内要提高内涵质量,注重学科人才、医疗质量、运营绩效、精细管理和思想文化建设;对外要拓展渠道合作。

在提问环节,不少院长就“去编制”医院人才引进和医院补偿机制等问题与徐卫国教授进行了交流。徐卫国从自身经验和实践出发,倾囊相授,为院长们“出谋划策”。

▋医院要以学科建设为导向进行绩效管理

惠宏医疗管理集团首席专家傅天医院的故事讲起,阐述了“医院如何以学科建设为导向实现升级发展”的实例。他认为,医院医院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没有好的专科,无法凸显品牌。

图:惠宏医疗管理集团首席专家傅天明教授

傅天明教授认为,医院学科建设应具备临床病种与服务量、人才梯队建设、新技术引进和科研教学四大条件。医院而言,建设与发展各具特色的临床专科,医院其他专科的建设和技术发展,医院整体医疗水平意义重大。

“医院的学科建设不能一蹴而就,要从专科、专病出发,以学科发展带动学科群发展。”傅天明强调,医院学科要想发展,要多问五个问题,即医院要发展哪个学科,为什么选择这个学科,如何评定学科发展成果,学科发展现状与目标的差距在哪里,弥补各项差距所需要的资源有哪些。明确了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建立与学科发展目标相匹配的科室绩效。才能充分发挥绩效指挥棒的作用,医院的整体发展。

▋用胸痛中心建设领跑医联体加速发展

如今,厦门的分级诊疗成果已经享誉全国,其中一大亮点便是自年全面启动胸痛急救服务体系建设以来,厦门整合了全市的优质医疗资源,建立了区域协同的胸痛急救网络。在下午的分享环节,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挹青向与会专家、院长作了“胸痛中心与医联体建设”的主题分享。

图:厦门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副主任王挹青

“胸痛急救网络的建立,能够最大限度缩短总缺血时间,为患者赢得时间。”王挹青介绍,年年初厦门召开二、医院胸痛中心建设阶段推进会,全面部署胸痛中心建设工作,动员全医院积极加入,建成一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胸痛中心,并力争在3年内全部通过国家认证,形成全市覆盖的急性胸痛患者快速救治体系,真正惠及广大市民。

▋“救心高速路”究竟如何开通?厦门医院是这样做的

随着国家卫健委和各省级卫健委于年陆续出台指导文件,胸痛中心建设已经从单纯的专业层面推动变成了国家行*层面的推动。但要成立及认证一家胸痛中心并不容易,从临床专科的救治能力、院前急救与院内绿色通道的流程整合、到多学科的规范化培训各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执行,并通过专家评估、暗访、现场审核等多个环节的层层核查。

作为华东区域认证中心和示范中心,厦门医院承担着上海、浙江、湖南、江西、福建、江苏、安徽等华东各省市的胸痛中心建设与认证重任。

厦门医院院长王焱教授详细介绍了中国胸痛中心、中国基层胸痛中心的认证标准,认证流程和质控规范。王焱提到,胸痛中心建设已经纳入国家*策,中国胸痛中心认证工作自年9月14日启动以来,截止年第一批认证,全国已有家医院通过了胸痛中心认证。“通过胸痛中心体系的建设,可以大大缩短心肌梗死、胸痛病人的救治时间,改善救治成功率和病人预后。”

图:厦门医院院长王焱教授

除此之外,胸痛中心还能助力医疗整体发展。王焱认为,胸痛医院整体学科建设和急救能力的发展。医院如果心脏内外科不强,将很难满足区域内的医疗需求。因此,医院应该主动开始胸痛中心的认证工作。

厦门医院胸痛中心主任王斌教授认为,中国胸痛中心认证体系的理论基础是建立区域协同救治体系。但体系的建立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与联动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医院建立胸痛中心的动力不足以及质控工作着力不足的问题。

图:厦门医院胸痛中心主任王斌教授

“95%医院由院长牵头,经过6个月的培训,能够通过胸痛中心认证,但如果只是心内科主任推动,通过率可能比较低。”王焱教授也表示,胸痛中心的建立是“院长工程”,需要院长协调心内科、医务科、急诊科和相关工作。

论坛期间,学员和专家还在厦门医院副主任郭惠娇的陪同下,参观了厦门医院五缘湾新址。医院DSA室、急救直升机停机坪(可无缝衔接手术室)、6间层流心外科手术室等。

转载自:医学界智库

为胸痛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长按识别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