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年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医院八楼心血管一病区秋意渐浓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又快又好的偏方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4566445.html

天气转晴,秋意渐浓,心血管疾病患者开始大幅度增加,这是为什么呢?我们又改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呢?一篇文章告诉你!

为何秋季心血管疾病多发?

血压波动

秋季是一年中早晚温差最大的时间了,白天能达到二十八九度、晚上却只有十几度。早晚温差大促使人体交感神经开始兴奋,寒冷的刺激也会诱发血管收缩,部分人群的血压开始波动、不稳,这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原因。

呼吸道感染

天气突然转凉一下子不适应,没能及时增减衣物,许多免疫力较差的老年人和儿童在受凉后出现了咳嗽、发热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呼吸道感染会加重心脏负担,特别是老年人,心功能不全患者尤为严重。

饮食习惯变化

夏季天热导致很多人食欲不佳,在天气凉爽后,人们开始有了食欲,多吃了一些油腻、肉类食物,俗称“贴秋膘”。但是,突然的转变饮食习惯,过多的摄入盐类、脂类物质,不仅增加了肠胃的负担,还导致血压增高,从而也就增加了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心脑血管病的发病尤其集中在天气突然转凉的时节,三高人群秋季如果没有注意保护血管,很容易引发出血、栓塞等严重疾病,因此秋季保护心脑血管尤为重要。今天就为大家介绍一下秋季高发的心脑血管疾病。高发疾病一: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1、缓进型高血压
  早期表现:早期多无症状,偶尔体检时发现血压增高,或在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或劳累后感到头晕、头痛、眼花、耳鸣、失眠、乏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早期血压仅暂时升高,随病程进展血压持续升高,脏器受累。
  脑部表现:头痛、头晕常见,多由于情绪激动、过度疲劳、气候变化或停用降压药而诱发,血压急骤升高,剧烈头痛、视力障碍、恶心、呕吐、抽搐、昏迷、一过性偏瘫、失语等。
  心脏表现:早期心功能代偿,症状不明显,后期心功能失代偿,发生心力衰竭。
  肾脏表现:长期高血压致肾小动脉硬化,肾功能减退,可引起夜尿,多尿,尿中含蛋白、管型及红细胞,尿浓缩功能低下,酚红排泄及尿素廓清障碍,出现氮质血症及尿*症。
  动脉改变。
  眼底改变。
  2、急进型高血压
  也称恶性高血压,占高血压病的1%,可由缓进型突然转变而来,也可起病。恶性高血压可发生在任何年龄,但以30-40岁最为多见,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多在mmHg以上,有乏力、口渴、多尿等症状,视力迅速减退,眼底有视网膜出血及渗出,常有双侧视神经乳头水肿,迅速出现蛋白尿、血尿及肾功能不全,也可发生心力衰竭、高血压脑病和高血压危象,病程进展迅速,多死于尿*症。高发疾病二:高血脂
  高脂血症是指血脂水平过高,可直接引起一些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胰腺炎等。
  原发性者见于儿童,继发性者多在20岁后发病,多数人无症状仅于体检时发现,也可早年发生冠心病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如中风,周围血管病,常伴有肥胖、葡萄糖耐量异常(或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高尿酸血症,可发生急性胰腺炎。常出现*斑瘤位于上、下眼睑或腱*瘤在肢体伸侧肌腱,如鹰嘴、髌、足跟部,伴有肌腱炎时有痛感和压痛。
  体检发现可有肥胖、周围神经炎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糖尿病等的体征。
  高脂血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与先天性和遗传有关,是由于单基因缺陷或多基因缺陷,使参与脂蛋白转运和代谢的受体、酶或载脂蛋白异常所致,或由于环境因素(饮食、营养、药物)和通过未知的机制而致。继发性多发生于代谢紊乱性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黏液性水肿、甲状腺功能低下、肥胖、肝肾疾病、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等),或与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季节、饮酒、吸烟、饮食、体力活动、精神紧张、情绪活动等有关。高发疾病三:冠心病
  冠心病,古称胸痹,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脏病(IHD)。
  症状表现:胸腔中央发生一种压榨性的疼痛,并可迁延至颈、颔、手臂、后背及胃部。发作的其他可能症状有眩晕、气促、出汗、寒颤、恶心及昏厥。严重患者可能因为心力衰竭而死亡。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典型症状,要及时就医,尽早诊治冠心病。高发疾病四:中风
  中风也叫脑卒中。中风是中医学对急性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它是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发口角歪斜、语言不利而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由于中风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以及并发症多的特点,所以医学界把它同冠心病、癌症并列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三大疾病之一。
  中风以猝然昏倒、不省人事或突然发生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舌强言蹇、智力障碍为主要特征。临床表现有一定局限性神经症状,发生在一侧大脑半球者,有对侧三瘫,即对侧的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偏盲症状,或同时有失语。发生在脑干、小脑者则有同侧脑神经麻痹、对侧偏瘫或偏身感觉障碍,同侧肢体共济失调。严重病例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甚至发生脑疝或死亡。

秋季如何预防心血管疾病

不宜贪凉

秋天的中午气温依然处于燥热状态,很多人依然喜欢吃冷饮、待在空调房里,相比夏季,更容易引起血管的收缩。因此,秋季应当少开空调,多开窗通风,加快空气流通,保持空气新鲜,随着昼夜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

适量运动

“春捂秋冻”,秋天需要锻炼耐寒能力,为冬季做好准备。适当锻炼,可以增加脏腑更能,调节心脑血管。可以选择风小,阳光充足,一天中气温相对较高的时段在户外运动。

饮食推荐

制定合理的营养食谱,增加营养的摄入,坚持多样、平衡、适量的原则。避免偏食、挑食和饮食单一。秋季因为空气干燥,适当多饮水,多吃些新鲜的蔬菜、水果来补充维生素。同时多吃豆制品、鱼虾蛋类等能够蛋白质食品,从而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秋季养收,冬季养藏,是流传古今的养生传统。正所谓“未病先防,已病防变”,秋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季节,合理有效的防治,对提高易患人群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医院心血管科孙艳玲主任提醒大家,白露过后天气转晴,但气温波动比较大,高血压、心血管疾病更易反复,如果患者出现心脏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就诊,不可忽视,以免延误病情。

精准评估、科学应对

医院领导班子审时度势,指导心内科在急症为王的时代,及早布局心血管急症、重症、慢症的均衡发展,充分发挥我院中西医结合特色优势,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与康复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

目前,医院心内科在近几年的发展中,先后取得了河南省卫健委颁发的区域中医心病专科诊疗中心、国家标准版心衰中心、高血压达标中心、心脏康复中心,成立了心功能中心,五大硬核支撑,使心内科在急症上中西结合疗效更佳,慢症管理上中西结合相得益彰!

医院8楼心血管一病区健康-;;

科室-;;科室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