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年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面肌痉挛该如何治疗 [复制链接]

1#

看完本文你就知道啦!

面肌痉挛(hemifacialspasm,HFS)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严重时可出现睁眼困难、口角歪斜以及耳内抽动样杂音。

面肌痉挛好发于中老年,女性略多于男性,但发病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面肌痉挛虽然大多位于一侧,但双侧面肌痉挛也并非罕见。

HFS诊断

面肌痉挛的临床诊断主要依据患者典型的症状:单侧面部肌肉非自主、阵发性、反复发作的抽搐,精神紧张、焦虑和心理压力过大都会诱发或加重发作,面部肌肉的运动如用力闭眼、鼓腮等也会诱发痉挛发作,甚至在睡眠和麻醉状态下也会发作。

对于缺乏特征性临床表现的病人需要借助辅助检查予以明确,包括电生理检查、影像学检查、卡马西平治疗试验。

电生理检查包括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和异常肌反应(AMR)或称为侧方扩散反应(LSR)检测。在面肌痉挛病人中,EMG可记录到一种高频率的自发电位,AMR是面肌痉挛特有的异常肌电反应,AMR阳性支持面肌痉挛诊断。

影像学检查包括CT和MRI,用以明确可能导致面肌痉挛的颅内病变,另外三维时间飞越法磁共振血管成像(3D-TOF-MRA)还有助于了解面神经周围的血管分布。

面肌痉挛病人在疾病的开始阶段一般都对卡马西平治疗有效(少部分病人可出现无效),因此,卡马西平治疗试验有助于诊断。

面肌痉挛强度分级[由Cohen制定]

HFS的鉴别诊断

1.面瘫后遗症面肌抽搐[3]:由于面瘫恢复不全发生轴索再生错乱所致。面肌抽搐只在做眨眼、抬眉等动作产生。以往有明显的面瘫史,患侧多遗留不同程度的面肌无力和麻痹现象。

2.功能性睑痉挛:常见于中年以上女性患者,为双侧眼睑肌痉挛,下部面肌无抽搐,常伴有情绪障碍,肌电图显示面肌不同步放电,可能系锥体系统功能紊乱所致。

3.面肌颤搐:为面肌个别肌束细微的颤动,常侵入周围眼睑肌肉,多限于一侧,可自行缓解,可能是侵犯脑干、脑神经的良性病变所致。

4.Meige综合征:又称眼-口-下颌肌张力障碍综合征,表现为双侧眼睑肌痉挛,并有口、舌、醒、下颌、喉及颈肌肌张力障碍。

5.习惯性痉挛:为小型痉挛,面肌无目的刻板性或反复跳动,多见于一侧,多在童年期发病。

6.中脑和锥体系统病变引起的手足徐动和舞蹈病,亦可有面部不自主运动。

HFS的治疗

医院面神经科主任赵恢富指出面肌痉挛治疗包括药物、手术等方式。药物治疗可减轻部分病人面肌抽搐症状,通常用于发病初期、无法耐受手术或者拒绝手术者以及作为术后症状不能缓解者的辅助治疗。对于临床症状轻、药物疗效显著,不适用于病情严重者。

手术治疗包括传统手术和微创手术,传统手术对于面部的创伤大,治疗过程长而且还容易复发。微创介入手术在治疗面肌痉挛上借助影像导入,以最小的创伤(不用切皮,仅有穿刺针眼)将器具或者药物置入到病变组织,并对其进行物理、机械或者化学治疗。

医院面神经专业借助微创介入手术帮助更多的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等疾病患者摆脱了病痛的折磨,患者术后反映良好,无复发者。

医院杨立强教授为患者检查病情


  医院面神经科专家团致力于面肌痉挛、面瘫、三叉神经痛诊疗多年,形成了以医院疼痛诊疗中心倪家骧教授为首的专家团队,大大提高了我院的诊疗水平。作为医院疼痛诊疗中心上海示范基地,每月都有一位首都专家到医院面神经科坐诊和亲自手术,为患者的康复提供保障。首都专家号,点击一键抢夺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