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白癜风拉萨哪家医院好《乡愁吃
》之七
毛肚火锅源于自贡考
早在3000年前的商周,举行祭祀或庆典后,王公贵族就会列鼎而食,即大家围坐在鼎周围,捞食鼎中的食物。虽然这不能认定为早期的火锅,但从围坐烹具旁,直接从烹具中捞食进餐的形式来看,与而今的火锅有相似之处。目前得到学术界承认最早的火锅,是1000多年前辽代契丹人发明的。
“火锅”二字正式见诸于书籍,是清袁枚的《随园食单》。书中有“十四戒”章,其中就有“戒火锅”一条。清代中叶顾禄《清嘉录》里也记载有江南火锅——暖锅。清嘉庆元年(1796)正月,举行登基大典后,宫中大摆“千叟宴”,又特设火锅宴,用了1500多个火锅,是历史上最盛大的火锅宴。
火锅发展到现在,有名的有北京的涮羊肉、东北的白肉火锅、湖南的大边炉、上海的菊花火锅、四川(包括重庆)的毛肚火锅。
四川毛肚火锅的发祥地,就是千年盐都自贡。
北宋庆历年间,四川井研县在总结大口径浅井某些成功凿井经验基础上,发明了冲击式顿钻凿井法,第一次使用了钻头“圆刃”,开凿出小口径深井,称为卓筒井技术。这种技术很快得到推广,凿出了几百米甚至上千米的深井。这种深井的凿井、提卤动力,人力很难胜任,就发展到用畜力作动力,主要用水牛、*牛。
据统计,自贡盐业鼎盛时期,常用于凿井、推卤、运输的水牛、*牛达3万头,退役的工作牛加上退役的农耕牛,每年要屠宰上万头牛,每天就有上万斤牛肉、牛杂上市。这就有了毛肚火锅在自贡形成的原料基础。
第一步有人这样尝试着吃毛肚
当时,自贡牛肉价格是猪肉猪肉的三分之一,毛肚、*喉之类的下水还基本没人吃。有盐工在汤锅铺讨来毛肚、*喉,清洗打理干净,撕成块切成片。三砣石头上放个鼎锅,在井场上捡些废弃的篾绳、竹片之类的柴火,将鼎锅里盛满水,抓把粗盐、扯把干海椒丢进鼎锅里烧沸,熬一会儿,再将毛肚、*喉放进鼎锅里煮熟,捞起来吃。哎呀,味道还不错嘛!
多次大饱口福后,有人就摸索出毛肚、*喉该切成多大多厚,煮多久是脆的煮多久是绵的;汤汁里再加些花椒、老姜之类的佐料,吃起来更香;如果再准备个干蘸碟,里面放些海椒面、花椒面、精盐,吃起来更香;再后来,发现利用自贡特有的红油蘸水,比如再加块豆腐乳、加点香葱、香菜,吃起来又是个味道;如果加上麻油,吃了就不会上火等等。
毛肚、*喉吃完后还未尽兴,井场外空地栽有豌豆尖、菠菜、菜薹,采了洗后在锅里烫来吃,又鲜又脆,于是就有了荤素搭配。
在下面燃着火的锅里捞食吃,就取名火锅。火锅既是炊具名称,又是食品名称。
自贡的盐水路运输主要靠釜溪河,经沱江进入长江运送到渝、楚、湘、黔、滇等省市。清末官运时,有盐船2110只、煤船1650只,船工2万余人,船工们尝到盐工们这种原始火锅后,就把这一方法带到船上。
船舶沿途停歇泊岸时,船工们就上岸采购,没有毛肚、*喉,就买猪肉、鲜鱼、蔬菜和干货如耳子、*花等,照样烫火锅吃,照样麻辣烫鲜香。于是釜溪河流域、沱江流域、川江流域就逐渐流行开了自贡火锅。
日暮*昏,拉了一天纤,推了一天橹的船工们歇息下来时;或江面烟雨迷茫、大雾笼罩不能航行时,沿江各码头停泊的盐船上,就会飘起自贡毛肚火锅的香味。江洲沙渚上的野鸭、水鸟会馋得嘎嘎直叫,水下的鱼儿也会馋得浮上水面来。尤其是重庆朝天门码头,沱江上的船不能入长江重庆下游段,要在朝天门等待卸盐包,或等待装货返回泸州、自贡,船工们就有时间和心情煮火锅吃。于是,自贡毛肚火锅又传到了嘉陵江流域。
第二步汤锅铺、掌盘摊的形成
屠宰牛的屠户开的饮食店自贡叫汤锅铺。用牛户把退役牛卖给汤锅铺,汤锅铺将牛宰杀后,要将牛的皮、骨、蹄角交给“皮局”,牛皮制成牛皮绳供井场上用,用牛户实际上只卖了牛肉、牛杂,所以价格特别便宜,一头牛卖10—16吊钱,因此牛肉也便宜,牛杂就更便宜了。民国初年,这种汤锅铺自贡有四五十家。
汤锅铺是鲜卖牛肉熟卖肚杂,就是将牛肚杂切成片,在汤锅里煮。汤里加上老姜、花椒,甚至枸杞、秦归等滋补品,煮熟后捞起蘸蘸水吃,蘸水分干碟和水碟。
这就与现代火锅形式无啥区别了。
另外一种是掌盘摊。
由于盐业生产兴盛,自贡的夜市非常闹热。它由三种形式组成:一种是凉拌牛肉馆子,主要卖椒盐花生与凉拌牛肉;一种是提篼牛肉和烧腊掌盘;一种是掌盘摊。
二三更时分,摊主在街边、巷口支起掌盘——木架上支一长方形木盘,上面摆满切好的牛肚、*喉、牛肉,也有羊肚、羊杂甚至鸡杂、鸭杂、兔杂等。旁边支起一口小锅,锅里是翻滚着血红的汤汁,整条整条的威远县新店子的干七星朝天椒、整束整束的汉源花椒在锅里翻滚,浓浓的香味四处飘香,变成一把把小钩,把那些嘴馋的盐工、船工钩到掌盘摊前,掏出几个铜板,称三五两肚杂,围在锅旁,用筷子挟着,就在锅里烫熟了吃。
有时筷子碰撞,你挟的毛肚掉了,我挟的*喉掉了,就互相埋怨着在锅里寻。即使找不到了也没啥,麻辣烫鲜的美食堵住了嘴,吃好吃的都搞不赢,哪还有时间去埋怨弄掉了一块毛肚或*喉。
食客们同在一个火锅里烫着吃各自的毛肚、*喉,摆着各自不同的龙门阵,其乐也融融,这形式、氛围、菜品,与今天的火锅形式几乎无异了。
第三步综合提高,移进店堂
汤锅铺吸收了掌盘摊的优点,将汤锅改为白味和红味两种。又改进设备,矮桌配矮凳、高桌配高凳,桌面中央挖个孔,放入泥火炉,鼎锅改为铜锅,新配了底料,换人换汁换底料。原料更加讲究,如毛肚必用水牛的,牛肉必用*牛的,而且必须是背柳或钻子肉等。也配以时令鲜蔬,干货如香菇、玉兰片、耳子、*花等。免费配有茶水,让顾客边吃火锅边喝茶,以解油腻麻辣;服务也周到,不时递上热帕子擦脸擦手。就成了现在之火锅。
自贡毛肚火锅的传统做法如下。
原料:
1、荤料:水牛毛肚、牛肝、牛腰子、牛*喉、精牛肉片、牛脑花、牛脊髓、鳝鱼片、泥鳅片、牛血旺(客人可自选)。
2、素菜:*豆芽、青蒜苗、豌豆尖、莴笋、大葱白、粉丝、白菜、冬瓜、藕片、土豆片、鲜蘑菇(客人可自选)。
调料:郫县豆瓣、糍粑海椒、干辣椒节、整花椒粒、姜米、蒜片、冰糖、醪糟汁、永川豆豉、五香粉、牛骨头汤、牛油、盐。
制法:
1、制汤卤:锅洗净烧热,下牛油烧至6成热,下糍粑海椒炒至吐油时,下郫县豆瓣、姜米、蒜片、醪糟汁、五香粉炒香,下牛骨头汤熬15分钟,打净浮沫,倒入火锅里,下干辣椒节、花椒入桌。
2、做荤、素碟:
(1)荤碟:洗净毛肚上的杂物,撕下肚叶,放入清水中漂起,走菜前,整齐放在盘里;牛肝、牛肉、牛腰子(去净腰骚)片成薄片;牛肉片片要横着肌肉经络,片子要大张一点;牛脑花,牛脊髓去掉面上的血筋改块,清水漂起,走菜
时装盘;牛血改二指宽、0.5厚的片子(先用水漂好,走菜时才改片);鳝鱼片、泥鳅片洗净,摆在小条盘中;
(2)素碟:所有蔬菜都洗净,改成长段或长片摆盘,莴笋、土豆、莲藕去皮洗净,改长片装盘,粉丝水发后装盘。
3、火锅置于桌中心,荤素原则分盘装好,围于火锅四周,每人面前有一个麻油碟子,碟子里加点鸡蛋清,另外配有蒜泥、盐、香菜、生辣椒茸碟子,根据个人喜好自行添加。
4、吃法:临吃时,先下泥鳅片、鳝鱼片、牛脑花、牛脊髓这些需煮时间较长的食料;生片现烫现吃,荤菜吃了再吃素菜。
而今,毛肚火锅的发展千变万化,锅底料产业化,荤素料什么都可以煮,味碟也发展成了自选式,几十种调味料放在一起,让你自选,有的地方原料也自选。我这里介绍的只是传统的毛肚火锅。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