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好~
大家是否还记得
嵛山镇东角村乡村振兴大礼堂
那是清华大学首个学生乡村振兴工作站
新年来了
来自清华大学5位嵛山岛荣誉岛民
送来了新年祝福
他们分别是来自福建泉州的王少钒、
马来西亚的秦佩婷、河北秦皇岛的朱垠青、
四川荣县的程正雨和台湾的周宏宇
点击观看视频↓
02:44这个彩蛋是不是很惊喜
就在前几天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福鼎站被cue了
日前,年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年会在清华大学主楼后厅隆重举行。会上,表彰了福建福鼎工作站等5处乡村振兴优秀站点、建筑学院级研究生陈泓宇等5名工作站优秀个人、建筑学院级博士生黄杰等20名工作站实践优秀个人颁发荣誉证书。
年会现场王雪婷摄
“清华大学学生乡村振兴工作站”是在清华大学校团委的支持和指导下,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联合多个院系,依托“清华大学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而成。
“清华大学—福鼎市学生乡村振兴工作站”一期工程,成为清华大学正式启动的首个运用社会实践助力乡村振兴的工作站。一期工程,由嵛山岛上废弃的鱼露仓库改造而成。工程主要承担培训、会议、展览以及村民文化活动等综合性功能,可以有效服务所在地东角村的多位村民文化生活,也有一个响亮的名字——“东角村乡村振兴大礼堂”。
为乡村振兴工作站二期工程进行奠基陈孝劲摄
为乡村振兴大礼堂揭牌陈孝劲摄
大礼堂内搭建的远程教育系统今后可以提供清华大学远程优质教学资源,服务技能培训与远程讨论,并将逐渐发挥更大的作用。除此之外,视频投影系统还可以为村民提供定期的电影放映服务,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汇聚村庄人气与活力。
村民在大礼堂观看电影程正雨摄
在推进福鼎工作站建设、开展乡村振兴主题实践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同学。他们主动参与、持续服务,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为对这类优秀人才进行鼓励,福鼎市委组织部专门设立“候鸟人才”计划,嵛山镇也专门设立岛民证并授予前来嵛山岛开展服务工作超过三次的同学以嵛山岛“荣誉岛民”称号,鼓励他们未来继续回到嵛山岛奉献所长。首批获此荣誉的程正雨、王少钒、周宏宇、朱垠青、秦佩婷5位同学获此荣誉并颁发了证书。
同学获颁“岛民证”“荣誉村民”等证书陈孝劲摄
候鸟人才证书、荣誉村民证书、村民证王少钒摄
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队第一批实践支队于年1月入驻嵛山岛,两年多来,清华大学学生一共4次在假期期间前往福鼎,多次参与当地举办的相关活动和邀请其参与乡村振兴年会等。期间,完成了工作站的一期建设,还将在年五月份完成工作站二期建设,并且在地开设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年会论坛。同时还在规划设计、旅游策划、文化包装、公共服务、社会调研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建议和工作。
方案设计介绍
清华大学学生乡村振兴福鼎工作站一期工程——“福鼎市嵛山镇东角村乡村振兴大礼堂”是清华大学乡村振兴赴福建福鼎实践支队在当地落地的第一座公共建筑,由当时废弃的酿鱼露仓库改造而成。
原有鱼露仓库秦佩婷摄
原有入口秦佩婷摄
原有二楼空间杨世凌摄
原有一楼空间秦佩婷摄
在经过村中调研和原有建筑勘测分析之后,设计团队认为仓库应该被设计成乡村文化传播的舞台和村民交流生活的公共空间,结合当地白茶文化,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教育文化背景和不同作息时间的人等开放公共空间,吸引更多的村民来此沐浴精神文化熏陶,并将村民的生活融入该空间当中。因此设计方案为多功能大礼堂,承载阅读、观影、品茶等功能。设计团队也以“修旧如旧”手法,保留仍旧完好的结构并且进行加固,只将不再具有结构承载力的构建替换。原承重墙也即完整保留,将原有封上窗洞门洞重新打开制造空气对流。
原设计方案秦佩婷制作
施工期间施工队摄
施工期间秦佩婷摄
此外,原有下沉式鱼露池造成的高低差也被充分利用成为阶梯教室,结合新天窗和通高空间打造开放式观影空间,让楼上品茶空间也可成为观影区。设计团队打破原有建筑隔断,让整个建筑形成整个流动空间,将所有丰富的乡村生活集合在一起。
改造后的大礼堂秦佩婷摄
入口改造后高维胤摄
一楼改造后空间程正雨摄
二楼改造后空间秦佩婷摄
“幸福福鼎”编辑部
文:陈维新
图:秦佩婷程正雨陈孝劲高维胤杨世凌王雪婷王少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