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任何一个时代,有如此多的艰难和希望。扎根于这多变的年代,直面一切血淋淋的考验,越是艰难越是向前。所有医药人,冬天终将过去,年,我们将会以最快的速度,向春天一路小跑,始终如初,义无反顾,因为这是所有医药人的使命。
新冠疫情整整三年,是大浪淘沙的三年,是洗去浮躁的三年,是变革创新的三年。到第三年,无论是BigPharma还是Biotech,还是投资人,都有深刻的感受。
刘革新说,年,于科伦而言是冲云破雾的一年,在创新药研发中,“科伦的态度是不挡路、不跟随,不挡路是因为不想被乱军踩死,不跟随是因为乌合之众往往会跑错方向”。
杨大俊说,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我觉得是“活下去”,这一年“坚持全球创新、不追逐热门赛道”的亚盛活成了中国理想的Biotech模样,给行业提供了范本。
于投资人而言,年共同的感受是寒冷,于是纷纷调整策略,一方面青睐挖掘确定性高的项目,另一方面转向投早、投新。
新的一年,没有过不去的坎。年,医药的“春天”会来吗?
大部分企业家和投资人相对乐观。刘革新说,“当下国内药企已经进入了筑基期,在此阶段打好基础的企业,定能把握机遇,前途无量。”崔霁松说,“医药行业的发展前景是向好的,这点毋庸置疑”。余文心说,“底部已现,最差的情况已经经历过了”。
也有小部分企业家、投资人保持谨慎乐观或中性偏悲观的态度。杨大俊认为,年会比年好,但市场调整是否到位很难说。裘霁宛认为,还没有调整到位,年中性偏悲观,会有些阶段性反弹出现,但整体还是一个磨底的阶段。马振坤说,“整个行业要走出这轮低谷期,或许还需要一些时间(估计1年左右)”。
遑论如何,年行业最需要的是信心。年无疑是一个信心重建的过程,我们应该把握什么,有哪些确定性将持续?又会有哪些新变化?
刘革新说,确定的是集采与医保谈判的持续推进,医保控费升级,医药产业集中化。未来几年创新研发将持续发展,势不可挡。国际化是大家都在努力的方向。
郭佳说,“真创新”一定是确定中的确定,同时创新药的“供给侧改革”也是比较确定的,继而会产生两极分化的情形,优秀的公司会趁势脱颖而出,另外一些由于种种原因而退出历史舞台。
杨云霞说,年头部基金对医疗的投资会持续加大,投融资行为本身会出现一个加速。创新公司的产品出海可能会加速,一方面是往发达国家,一方面是往一带一路国家。
张小栋说,年对中国医药产业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年,未来的医疗健康,会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