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在基层医疗中确实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在治疗慢性疾病、调节人体机能以及提供经济实惠的医疗服务等方面均展现出独特的疗效和价值。前不久,“强基层新征程”第十一届中国县域卫生发展大会暨第三届县域肿瘤防治中心建设发展论坛召开,吴以岭教授作了题为《络病理论体系构建与创新转化》的主题报告。
吴以岭教授详细阐述了络病理论体系构建并首次形成系统络病理论,为中医络病学科建立奠定理论基础,中医络病学新学科被列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高水平中医药重点学科。“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荣获年度生命科学领域唯一一项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年,该项目入选新时代中医药标志性科技创新成果(-),在中医药新学说新学科形成类别中名列首位。
吴以岭教授强调,中医络病理论创新研究推动了系列成果转化,涵盖心脑血管病、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肿瘤等临床多发、重大疾病领域,研发出通心络胶囊、参松养心胶囊、芪苈强心胶囊、连花清瘟胶囊、八子补肾胶囊等国家创新专利中药14个,其中10个列入国家医保目录,5个列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产品矩阵。
在报告中,吴以岭教授重点指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和临床治疗难题在县域医疗卫生中显得更加突出。吴以岭教授牵头完成的“中医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微血管病变防治”研究系统揭示了脉络血管病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用药规律,针对冠心病、心梗、心律失常、心衰、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方面常见病提出有效的中医治疗方案。
由杨跃进教授牵头完成的“中国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CTS-AMI)”显示,“通心络胶囊可显著降低心血管死亡率30%”,该论文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上,产生重大国际影响,并入选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中国十大医学研究、中国心血管病学领域十大亮点,是百年来中医药走向国际的里程碑式突破。年3月,《通心络防治冠心病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发布,内容覆盖急性冠脉综合征、稳定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等多种疾病类型和患者群体,并对通心络在不同类型冠心病治疗中的使用方法进行了推荐。
参松养心胶囊经循证医学研究证实,具有“快慢兼治,整合调节”治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中,医院黄鹤教授主持的“参松养心对例经射频消融房颤患者预后临床研究”成果在心血管领域顶级国际学术会议——年欧洲心脏病学会年会发布,引起国内外专家广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