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年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重医二院聚焦新星第44期陈伟杰兴趣
TUhjnbcbe - 2025/1/17 17:40:00
中科白癜风口碑怎么样 http://baidianfeng.39.net/a_yufang/161225/5154117.html

编者按:

“爱上这份职业不知是从哪一刻开始,是从那一句‘健康所系,性命相托’开始,是从第一次得到病人的赞同开始,是从心电图曲线重新波动开始……”

——在重医院里,有一群朝气蓬勃的青年医生。从毕业小萌新,到医学界“后浪”,他们在一次次与死神与病魔的较量中练就盔甲,直到独当一面。他们是在不断蜕变、成长的宽仁新星,为了他们深爱的白衣战袍,为了病人的性命相托,他们挥洒着青春,秉承医者初心,正在逐梦前行。

从在门诊里,到病房,从手术台,到实验室……上游新闻带你们走进这一群“宽仁新星”,倾听他们的成长故事,看见他们,了解他们,信赖他们……

意外选择学医,却有幸对医学产生浓厚兴趣,凭借优异的基础成绩及对知识的渴求劲头,有幸拜到仰慕已久的恩师门下,最终幸运地从事了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临床上能够脚踏实地、勤勤恳恳,科研上亦能善于思考、勤于探索,10年间厚积薄发,助力科室特色技术名片形成。“医”路走来,不断努力所获成长,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陈伟杰主治医师却更愿以“幸运儿”总结。为了能够被称得上“医生”,他以努力续航这份幸运,不忘初心、保持热情、不负韶华、砥砺前行。

陈伟杰

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博士,中共党员

兴趣使然促不断探索

获得领域专家高度评价

谈起学医,似乎一切都是冥冥之中注定的事。高考那年,青涩的陈伟杰,因对医学的好奇之心、医生救死扶伤的特殊意义、医生职业本身所具有的挑战性,无意之中选择了医学,并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七年制(本硕连读)专业。

进入大学,在学到“心脏”这个人体复杂的“发动机”时,它如何在每日运作10余万次的负荷下持续工作80余年?又如何通过心电图上的波形变化,推测出人体所患疾病,并最终通过一根导管而予以根治?……陈伟杰心中的众多疑问,被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殷跃辉教授在课堂上专业且形象的解答,让他十分敬仰、对心脏内科也更感兴趣。

年5月,陈伟杰如愿成为殷教授的研究生。同年底,从美国心脏病协会年会归来的殷教授,与学生分享年会上介绍的肾动脉射频消融去神经术(RDN)治疗难治性高血压的新技术,一系列问题再次“勾起”了陈伟杰的兴趣。

通过查阅文献,陈伟杰找到国外报道的RDN技术治疗高血压的理论依据,于年初,在殷教授的指导下,开始了自己的动物实验研究,亦验证了RDN技术的理论基础及其确切的降压效果。后续,他作为殷教授RDN研究团队的主要成员,和团队一起开展了系列RDN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期间于年至年攻读博士研究生。

不懈努力的结果总是美好的,到目前为止,殷教授团队在RDN技术领域发表SCI论文13篇。陈伟杰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SCI论文累计被引用85次。其中,年关于“RDN术中肾动脉显著扩张可作为术后有效性的重要预测指标”论文被RDN术的亚洲专家共识引用;年关于“靶向RDN术”神经解剖基础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高血压领域顶刊杂志《Hypertension》。

“兴趣是促进我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探索、逐步深入的首要原因;同时科研工作亦需要耐心,时常会碰到问题、遇到困难,则需要冷静思考、仔细分析,查阅文献、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陈伟杰坦言。

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

成心律失常介入诊疗能手

科研成绩斐然,临床也不差。年,陈伟杰硕士毕业,幸运地留在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工作。初入临床、心中难免忐忑,但科室浓郁的学术氛围、年轻医生求知若渴的精神面貌、教授们丰富的临床经验和优良的带教传统,时刻影响着陈伟杰这位刚毕业的医学生。

在科室教授及个人兴趣的引导下,几年下来陈伟杰的临床素养得到了有效提升,并打下了坚实的基本功。年初的一天晚上,83岁的患者胡爷爷在厕所发病,满头大汗,呼吸相当急促,而当班医生刚好外出会诊,初次独立面对紧急情况,初入职业生涯的陈伟杰心中满是忐忑,经过静心评估后最终给予了恰当处理。

“这个职业生涯早期危急病例的独立救治经历,即刻敲醒了我,作为医生,学习掌握专业知识不仅是个人兴趣,更是一名称职医生的责任和使命。”陈伟杰从医以来的10余年中,他一直坚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只为能够为病人提供最适宜的诊疗决策,可以胸有成竹面对临床上的各种突发情况,是一个合格称职的、与时俱进的医生。

为此,他的工作被安排的满满当当。每周一早上和同组医生一起查房,了解病人情况,下午准备手术,与病人沟通;周二是手术日,手术少则5、6台,多则10多台,基本上是早上进手术室,要晚上八九点甚至凌晨才能结束回家;周三查房,了解周一新病人和周二手术病人的情况,下午又计划周四手术日的安排;周四又是手术日;周五上午门诊,下午查看周四手术病人情况、收集整理资料……忙碌的背后,他仍利用中午休息时间看书、文献,晚上查资料、整理资料、分析数据,周末听课、讲课、开会等。“虽然辛苦,但我并没感受到太多压力或者非常焦虑,因为能够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和专业方向,确实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陈伟杰笑着说。

陈伟杰就这样在兴趣的引导下、科室教授10年间的点滴教导中,临床上勤勤恳恳、不断努力,终在心内科常见病及危急重症的诊疗方面获得了良好的成长,掌握了心律失常、高血压等疾病的介入诊疗技术,成为科室介入诊疗团队青年骨干医师中的主要术者之一,每年为百余名复杂心律失常患者解除病痛。

创新改良技术造福患者

巩固科室特色医疗名片

此外,陈伟杰还敢于探索、勇于创新。在靶向RDN术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进展,他再次于年开展“经颈静脉途径高频电刺激辅助下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新技术,并初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今年5月,长期心动过缓(心率不足50次/分)的胡女士再次反复出现头昏、胸闷、气短、乏力等不适,经其他医生推荐得知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在开展这项新技术时,她带着一丝希望前来陈伟杰的门诊就诊。在这之前,20余年病程中医院就诊,均被建议行心脏起搏器安置术,但考虑到一个心脏起搏器要5~6万费用,6~8年后可能因为电池耗尽而需要反复重新植入新的心脏起搏器,她为此不愿意接受该治疗。

陈伟杰在门诊详细查看了胡女士厚厚的病历资料,考虑胡女士这么多年的心跳慢是心脏迷走神经张力过高所致。入院后,经科室殷跃辉教授、刘增长教授、凌智瑜教授、苏立教授等专家共同讨论后,于今年6月为胡女士顺利行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以提高心率、改善生活质量、降低严重心动过缓相关风险。术后,胡女士的心率提升至70-80次/分,出院前动态心电图提示24小时平均心率为69次/分,头昏、乏力、气短等症状明显改善。

“陈医生,我这20多年熬的好辛苦,为了避免摔倒我平时都不敢出门,发病严重时我在床上一躺就是几天,等了20多年,今天总算解决问题了,多少年都没有像现在这样浑身轻松、畅快了。”出院前,胡女士及其丈夫激动地对陈伟杰说。

从RDN术到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术,从快速性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到缓慢性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多年来像胡女士这样得到有效救治的患者比比皆是。每次看到病人术后血压控制改善、心律失常根治、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陈伟杰亦倍感欣慰。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为拓宽视野、博采众家之长,陈伟杰目前医院进行为期半年的进修学习,以期进一步提高自己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临床科研等方面的业务能力。未来,陈伟杰期望自己在兴趣的引导下继续探索创新,一路践行“医者,救死扶伤者也”的责任和使命。

医生名片》》

陈伟杰:中共党员,重医附二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医学博士。重庆市医学会心电生理与起搏专委会青年委员。从事心内科临床工作10余年,在心律失常介入诊疗、靶向肾动脉消融技术、经颈静脉途径电刺激辅助下心脏迷走神经节消融技术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6篇、累计被引用85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一项、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项目一项;获得重医附二院年“宽仁英才”建设项目“优青人才”项目支持;同时获得重医附二院年度“宽仁好青年”的荣誉称号。

1
查看完整版本: 重医二院聚焦新星第44期陈伟杰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