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集团董事局主席郁亮1月9日在万科年年会的总结发言,2月11日傍晚流出。有些朋友没时间看全文的,攸克君做了以下的观点摘要:
1、行业进入缩表出清阶段。缩表出清就是去金融化。国家不允许房地产占用过多金融资源,也不能允许居民因买房背负了高额的债务负担。
2、今年是背水一战的一年,要么死、要么活,没有中间状态。
3、行业新发展模式,一个中心:解决老百姓居住问题;三个基本点:房住不炒、租购并举和人-地-房的匹配。
4、市场分化会越来越明显,行业规模开始萎缩。
以上几点,是郁亮关于行业现状和趋势的判断。那么,万科准备怎么做呢?
1、背水一战,一切工作都围绕打仗进行,围绕跌回稳提升、缩表出清和“长肌肉”三项主要任务展开,所有资源,包括组织资源、资金资源、人力资源都要向这三大任务调配。
这应该是指今年万科总的工作指导原则,也就是所谓的战时主题。接着就是比较具体的方向,特别强调的方面。
2、要强绩效。只能以输赢论英雄,只能从打赢仗的队伍里面选拔干部。
只以输赢论英雄,没有比这更直白的了。打了败仗的,别讲理由。去年业绩好的,应该很快会提到提拔,比如,一些销冠。
3、管理人员都要全部下沉,身先士卒。现在集团已经取消了原集团合伙人的层级,所有原集团合伙人全部下沉到所在单位。
连集团总裁祝九胜也领了任务,那就是集团缩表出清的重要任务。
4、纪律严明。不只是令行禁止,包括投资纪律、各项底线纪律都要牢牢坚守。
提到了要学习龙湖、中海。
5、省吃俭用、减少浪费、节表缩食。
郁亮说不坐头等舱,要传达一种信号、营造一种氛围。不过,连郁亮都不坐头等舱了,还远未走出困境的各航司有点难。
6、背水一战这场仗要敢打、会打、合伙打。万科要做专业高手,与行业中的标杆比较;做全能冠军,一招鲜吃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做长跑胜将,长期坚持、长期坚守做正确的事。
这是组织文化方面的指导原则。与第一条呼应形成闭环。
郁亮的判断和万科的打法,带给我们什么样的启示呢?当然,不仅仅是启示,可能还有争论。
1、对行业所处阶段的判断,与去年有地产商提出行业进入“青铜时代”的说法不同,郁亮一下子跳到了行业已进入“黑铁时代”的判断。
这就让攸克君想起年,郁亮提出房地产进入下半场、白银时代的判断。很多人不认同。直到现在,还有人说,年正是一大批前30强房企刚进入快速增长的阶段,可谓是它们的黄金时代,整个行业的规模也是持续快速增长,哪里像是白银时代?
正如当年没有给出进入白银时代的判断依据,郁亮也没有给出进入黑铁时代的判断依据。攸克君猜测,肯定不是或不只是从规模这个维度,这7年间万科自己的规模都翻3倍了。
金、银、铜、铁最早是希腊神话的社会形态划分方式,很难说它是基于规模大小。而上世纪20年代被称为欧洲的黄金时代,主要是从社会文化方面描述;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罗斯的白银时代是从文学方面描述的。
忽然想,郁亮提出过白银时代的判断、黑铁时代的判断,青铜时代哪儿去了?
2、从“活下去”到“背水一战”。
今年万科年会的主题是“敢拼就会赢”,关键词其实是“背水一战”。这让攸克君想到了年的“活下去”。
年9月,郁亮在万科南方区域9月季度例会上将“活下去”作为三年事业计划书制定的基本要求;紧接着召开的万科集团年秋季例会上,PPT背景墙红底白字的“活下去”三个大字异常触目,并迅速刷屏。
年下半年,年10月开启的这一轮调控才真正显出威力,楼市步入调整,行业确实感觉到了一阵寒意。但是不是到了争取“活下去”的地步,相信绝大部分从业人员是付诸一笑,认为万科是夸大其辞。
年,整个市场像是活过来了一样,又是一片喜气洋洋的景象。年8月,房地产金融审慎管理制度宣布已正式实施,业内以为这只是少数重点房企的事,直到次年二季度才感受到了它的巨大威力。以流动性危机为代表的行业寒冷,持续至今。
回头看,万科喊出“活下去”的这三年,亦即-年,大致就是房地产的青铜时代,虽然郁亮对外没有明确这么表述;而万科喊出的“背水一战”,则揭开了楼市黑铁时代的序幕。
撇开汉语词语本身的戏剧性效果,无论是“活下去”还是“背水一战”,传达的是万科的底线思维。
3、缩表出清,放弃幻想。
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行业,二是企业本身。
最近5年,地产商有过几次幻觉:年10月最强调控来了,但年楼市继续高歌猛进;年下半年调整,但年又冲高;哪怕是年、年疫情影响下,销售额还创新高。但年下半年后,几乎没有人会幻想能回到年了吧。
行业的缩表出清,意味着,规模萎缩,负增长成为可能;一批房企瘦身,一批房企出局。但不能一下子都冒出来,一起崩了。所以金融监管部门鼓励优质房企收并购。要那么多房企做什么?行业集中度还是太低。
企业的缩表出清,意味着,规模收缩、营收滞涨、利润放缓;一批资产出售,一批资产清算。不只是把增长速度降下来(有的房企年就降速了结果还是爆雷),而是表内表外负债大降,资产更干净,财务更健康,长肌肉了。
至于背水一战,生死之战,是不是都在年,那倒是跟每家企业的状况有关。有的房企背水一战是年,有的可能是年。有的房企挣扎过后,仍难免倒闭,可一掬同情之泪;有的房企,缩表之后,小而美,必须表示祝贺。
有一点很清楚,回不去了。
4、收入。先别失业,再谈收入。
郁亮说,“今年大家的收入肯定是大幅下调”。不知道他说的是年还是年。年,包括万科员工在内,都有预期,有些房企工资能正常发放就很不错了,奖金就不指望了;至于年,如果收入在年基础上再大幅下调,这个信号就很“实”了,是真正的生死决战之年,输了全无,赢了也不过是活下来。
前面说了,这是万科的底线思维。如果生存无虞的房企,其实没那么悲观。在三胎政策、改善性需求、城市更新的驱动下,出清之后活下来的房企,还有很长一段路可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