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3月13日,汝梅先生为拙著《金瓶梅研究史》作序,云:
1、巨大潜在效应的起点
与吴敢先生的交往,建立了不同寻常的学术友谊,共历艰难险阻,共尝酸甜苦辣。有成果时,也享受丰收的喜悦。因为《金瓶梅》被禁数百年,在误解、打压下,委屈地生存,曲折地传播,给《金瓶梅》学术带来特异性、艰难性。
研究《金瓶梅》,很容易被曲解为“不是正经的学问”。尽管如此,认定了它的伟大不朽,它的永久的艺术魅力。认定了它在中国小说史上的高峰地位,它的世界影响。我们的研究从不言放弃,三十年如一日,产生了一系列基础性研究成果。
年春,有幸入华东师大中国文学批评史师训班(郭绍虞先生指导,徐中玉先生任班主任)。在师训班聆听到施蛰存、王元化、朱东润、程千帆、钱仲联、钱谷融、蒋孔阳、
舒芜等前辈专家的专题报告。吴组缃先生应邀给学员做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史报告。郭绍虞先生向学员提出加强对古代小说戏曲理论研究的要求。
在郭、吴两位先生启示下,在徐中玉先生具体指导下,在华东师大图书馆借阅张竹坡评本《金瓶梅》(乾隆丁卯刻奇书第四种本),大约用了半年时间,抄写了三大本笔记(因是善本古籍,不允许复印),在此基础上撰写了《评张竹坡的〈金瓶梅〉评论》(提交在武汉东湖宾馆召开的中国古代文论学会第二届年会,会后载《文艺理论研究》年第2期)。初步考证了张竹坡生平,肯定了张竹坡在小说理论上的贡献,对其评点的理论价值概括为四点:
《张竹坡与金瓶梅研究》(1)以发愤而作的文学思想来评价《金瓶梅》,认为《金瓶梅》是一部泄愤的世情书,是一部史公文字,而不是淫书。
(2)重视对作者阅历的研究,认为作者经历患难穷愁,入世最深,作者有深沉的感慨。
(3)总结《金瓶梅》写实成就。他认为作者描绘市井社会,逼真如画,“使人不敢谓操笔伸纸做出来的”。强调以作家阅历为基础的艺术真实,强调写现实日常生活,又重视作家激情,强调两方面的统一。
(4)分析《金瓶梅》刻画人物性格的艺术特点,丰富了金圣叹提出的典型性格论。论文引起了同行学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