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前的实习期马上就要来临了,各位同学准备的怎么样,有没有想过毕业五年后,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也许,面临着即将毕业,有人在挑选工作,有人准备继续上学,有人迫不及待地提前办理离校实习手续去工作......
曾经名噪一时的”打工皇帝”唐骏,他有一句话我觉得说的还是挺对的:“我觉得有一种人不要跟别人争利
益和价值回报。就是刚刚进入企业的人,头5年千万不要说你能不能多给我一点儿工资,最重要的是能在企业里学到什么,对发展是不是有利......”
其实作为一个过来人,两年间也是换过工作单位,而且成功转行的过来人来看,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菜鸟来说,如果说没有钱、没有经验、没有阅历、没有社会关系,这些都不可怕。没有钱,可以通过辛勤劳动去赚;没有经验,可以通过实践操作去总结;没有阅历,可以一步一步去积累;没有社会关系,可以一点一点去编织。但是,没有梦想、没有思路才是最可怕的,才让人感到恐惧,很想逃避!
正因为如此,我本人在毕业两年的时间里,曾经盲目不知所措。不从自身的特点考虑,只是双眼盯着赚钱。这想法看似很正能量,但是的的确确害了我自己。然后我听人说销售很赚钱,然后我就去做了销售,第一份工作就被人家在一个月内给开掉了。但是我还是满怀着对财富的渴望,不止一次地默默仰望业绩光荣榜,坚信自己的名字一定可以出现在榜上,而且不止一次为自己想好了早会时的演讲词。后来,辗转了两家公司,最后感觉自己找到了自己的真命天子。基于信任,为了梦想,跟着团队从齐鲁大地一路南下到了东南宝地——福建,绵延几千公里,跨越了二分之一中国版图的南下,就算有着漂泊不定,无法扎根的感觉,满满的都是赚钱的梦想。
然而,现实是残酷的,干销售赚钱吗,的确赚钱,但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这份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它不适合我。
也许你就会说,你这是为自己的懒惰与无能找借口。我们经理,我们学长会说怎么样怎么样的。对,他们干好了,的确很优秀。但是你有没有听说过这样的一个社会现象,叫做“幸存者偏差”。换句话说,那些干不好的人是不会愿意主动提起相关职业经历的,能愿意提起的都是干的好的,干得优秀的。
举一个例子:二战伊始,美国航空兵损失严重,军方特地调查战斗返航的战斗机的情况,发现他们很多都是机翼有大量的弹孔,而机身很少甚至没有,由此他们断定要加强对机翼的防护。但是发现,后来的战斗,损失还是没有减小,最后一个研究人员建议,重点加强对弹孔少的部位的防护。别人很不解,他解释说,这些机翼中弹却能够返航飞机,如果被击中机身,他们估计根本不可能返航,你们之所以能看到返航的飞机很少有机身中弹,是因为凡是机身中弹的飞机,基本上都不可能幸存,所以我们看不见他们返航。
所以,上级鼓励你,希望你干好无可厚非,愿意提携你,帮助你,你也应该抱有感恩之心去努力。但是这不代表自己就该不假思索地去盲目努力,哪怕是自己很长时间都做不好这份工作,只是把原因归结于自己不够努力,有时候也要多听听自己的声音。
当我在那里耗费了我一年多的时光后,发现业绩毫无起色,看着销冠,销售大王的光荣榜上反反复复就是那几个熟悉的面孔,看着他们神采奕奕地在台上,用晦涩的言语,做着因为缺乏词汇量而频繁重复甚至卡壳的获奖感言。而自己却站在台下只负责为他们鼓掌喝彩,却没有机会一展我们文采。我的努力,上级看到心里,急在心里,都一致认可我的工作态度,不停地为我传授各种话术技巧,我在不断的学习,实践,但是电销把握的就是黄金前十五秒,假如你是一个慢条斯理,喜欢以理服人,甚至说喜欢跟人当面交谈的人,做这行是做不好的,因为它需要的是在短时间内激起对方的冲动。但是我做不到,性格是短时间内无法改变的。当时的执拗坚持,越是努力,越是心力交瘁。最后我实在是觉得这样下去没有意义,因为正常来讲,销售岗位如果半年没有取得一定的进展,基本上也就这样了。
想到这,我就干脆离职,放弃了这个岗位。回到老家做了三四个月的无业游民,当我不经意间玩了知乎后,发表的五篇回答,有两篇获得破千人的高赞,几百人的评论,以及众多人对我的赞赏后,我开始思考,要不要转上我喜欢的并且擅长的文案写作岗位。毕竟之前做销售的时候,也曾经发挥过余力,给公司年会写过主持稿,记得当时年会搞得特别隆重,每个人都要走红毯,自然每个人都要有红毯介绍,而这一切,都是我在写。
于是乎我踏上了通向省城的列车,当我下火车时,居然有一种想要往回逃的感觉,因为当年也是从这座城市南下,而且之前在这座城市也是从事着销售行业,对此难免有挥之不去的阴霾。虽然在找工作时,有过对半路出家的经验的不自信,但是,庆幸的是,半月有余的求职日日夜夜我挺过去了,而且凭借这我之前无心插柳的举动,就那几篇高赞知乎回答,我在一家互联网公司找到了一份文案策划的工作。尽管说工资不算多高,但是好歹这是一技之长。最起码,这份工作可以发挥我的长处,虽然每天写文案也挺累脑子,但是心不累。至于以后怎样,以后再说,现在是干好自己手头的工作,所谓的以后对你不会太差的。过好每一个今天,明天不会太差。
毕业这几年里,我们既有很多的待定,也有很多的决定。
能够找到自己,并且完成自我实现的人不是赢在起点,而是赢在转折点。
不少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总是奢望马上就能找到自己理想中的工作。然而,很多好工作是无法等来的,你必须选择一份工作作为历练。职业旅程中的第一份工作,无疑是踏入社会这所大学的起点。也许你找了一份不尽人意的工作,那么从这里
出发,好好地沉淀自己,从这份工作中汲取到有价值的营养,
厚积薄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只要出发,就有希望到达终点。
也许那两年的工作经历,我先想起来,会感到荒谬可笑,甚至余痛隐隐,但是我也很庆幸我有了那两年的磨砺和沉淀,让我进一步认清了现实,也认识了自己。
起点可以相同,但是选择了不同的拐点,终点就会大大不同!
毕业这几年,我们的生活、感情、职业等都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未来也充满了各种可能。这个时候,我们必须学会选择,懂得放弃,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使自己稳定下来。如果你不主动定位,就会被别人和社会”定型”!
也许现实情况远非所想的那样,也许现实很残酷。当优越感逐渐转为失落。
当由坚信自己是一块”金子”到怀疑自己是粒”沙子”时,愤怒、迷茫、自卑就开始与日俱增。
“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干得比驴多,吃得比猪差。
”这是很多刚刚毕业的人喜欢用来调侃自己生活状态的话。虽然有点儿夸张,但是,他们中的很多人的确一直都被灰色心情所笼罩-心里永远是多云转阴。
工作中,活干得比别人多,你觉得吃亏;钱拿得比别人少,你觉得吃亏;经常加班加点,你觉得吃亏……其实,没必要这样计较,吃亏不是灾难,不是失败,吃亏也是一种生活哲学。现在吃点儿小亏,为成功铺就道路,也许在未来的某个时刻,你的福报或许突然就来了。其实说白了,所谓的福报就是你在某个岗位上的幸福感。
之前的两年多的工作,没有一天是可以在太阳还没有落山之前下班的。无论春夏秋冬,都是如此。打电话,发信息,一刻不停,从早晨八点忙到晚上八点,说好的双休,那只是对于非业务岗位,业务岗位只有单休。以至于我现在突然换了一个下班时间,感到幸福感满满,每月哪怕只有两次双休,也是幸福感满满。可以旱涝保收地拿到固定的工资,虽然不多,但是也是幸福满满。因为,我经历过被人当成机器一样使用的岁月,所以就格外珍惜如今的正常人的生活。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幸福,幸福都是对比出来的。这里的对比对象不是任何人,而是之前的自己。
在工作中并不是多做事或多帮别人干点儿活就是吃亏。如果领导让你加加班、赶赶任务,别以为自己吃了大亏,反而应该感到庆幸,因为领导只叫了你,而没叫其他人,说明他信任你、赏识你。你比别人更具有价值,对于一个职场人来说,人们都会充分尊重一个有价值的人。现实一点说,哪怕你说你有天请假出去游玩,我想被批准的概率也会远远超过其他人。因为,有很多话,不是说出来就有用,而是看是谁说,而且听的人愿不愿意听。当你在某个地方拥有一定的话语权时,那种幸福感是不言而喻的,而我本人,也在为这种幸福感而努力。
对于毕业数年的人来讲,一定要认清即将面临的5大挑战:
赡养父母、结婚生子、升职加薪、工作压力、生活质量。
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似乎都豪情万丈,什么都不怕,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毎天想着房子、工作、养家糊口这些俗事儿,再也没有年轻时那种敢于”上天探星、下海捞月”的勇气了。是我们改变了生活,还是生活改变了我们?
我们想的东西越来越复杂,因为经历的越多,会有越来越多的舍不得、越来越多的顾虑。我们总是在徘徊、总是在犹豫。毕业开始一两年,生活的重担会压得我们喘不过气来,恨不得变成超人,杀出一条血路。
可是两三年后,身上的重担开始减轻,工作开始一帆风顺,我们就松懈了下来,渐渐忘记了潜在的危险。直到有一天,所谓的“中年危机”突然降临,我们在手足无措中被击败……自打你进入职场后,可以说一直会处于不同程度的危险期,不管情况如何,居安思危的意识一定要有,踏踏实实地去打拼,这样才能有个真正的安全人生!
也许经历了这两年多的社会生活,我终于明白:这个世界上有富也有贫,有阴也有亮,有丑也有美。同样也遭遇过很多不公平。见识过一些看似冠冕堂皇的背后,存在着假恶丑的实质。到底看到什么,取决于自己是积极还是消极。
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尘不染的事,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吸入灰尘,但这并不妨碍自己做的更好一点。
作为各位毕业生的老学长,作为一个过来人,我也是处于一个社会人的菜鸟学习阶段,只是简单表述一下我的想法,如果能够对你们有所帮助,我真的不胜荣幸。我现在不是成功人物,只是普通大众的一员。也许“幸存者偏差”的因素在我身上并不会太多。
在年轻时学会勤勉地工作,用一种光明的思维对待生活,那么,只要张开手掌,你就会发现,里面有一片灿烂的人生。
所以,你现在呢,你们干得怎么样,过得还好吗?
我希望一切都还不错,同样,我不会祝福你们一帆风顺,因为这不可能。但是我祝福你们能够面对困难,能够杀出一条血路。神挡杀神,佛挡杀佛。剑锋所指,所向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