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社决定在年里出版一期,时间必须赶在安徽省诗词协会的年会之前,也就是二0一一年的元月中旬,届时好将报纸由各个市的参会代表下发到全省各个地方。时间紧,任务重,压力之下我不敢懈怠,于是便马不停蹄地组稿、审阅、编排、修改、校对,匆匆忙忙,进行之中一切又都搅合在一起,忙得更忙,累上加累。元月八日报纸编排就绪进入印刷阶段,其他工作也告一段落,疲惫中想走出斗室透透阳光放松一下自己。
不经意间,时令、环境悄悄地发生了变化。元月二十日,天下了场大雪,气温遽然下降。年关迫近,农民工返乡的春运开始了。二十一日,赵同峰打来了电话,通知我和其他一起二十四日去省城合肥参加安徽省诗词协会的年终总结大会。经过一段时间困乏的磨难,我真的想放松一下自己,出去走走了。
元月四日早上八点半,赵同峰和其他几位同志,我们一行五位巢湖市的省诗协代表沐浴着旖旎的阳光结伴而行。
省城我不陌生,先前我去过多次。二00四年四月九日因为参加《安徽日报.农村版》骨干通讯员培训班我去了合肥,那是我第一次去省城的。
那年三月底接到安徽日报社的书面通知函我非常激动。首先,我写作的新闻稿件得到了《安徽日报.农村版》的肯定;其次,我能够从安徽省名通讯员的群体中脱颖而出感到无尚的光荣;同时也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交流机会。虽然培训仅仅只有三天的时间,但是在脑海中留下的印象非常深刻。
四月九日,我们来自安徽的大江南北的五十多名骨干通讯员住进了“安徽红四方”集团的高级宾馆,据安徽日报社的有关同志讲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经视察安徽时下榻过这家宾馆,我们这些普普通通的通讯员荣幸地进驻这样的高档豪华的宾馆精神上自然处于一种亢奋的状态,意志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升华。
十日,安徽报业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汪谷震亲自给我们通讯员授课。汪谷震书记讲农村第二次税改政策安徽省委倡导办报;讲通讯员传递信息的作用;讲新闻稿件写作不求长、求细,新闻写作真实性、准确性、趣味性、采摘鲜活的东西,选择一个好的角度写出一个短小紧凑的稿件;讲农村报一定要帮助农民说话,反映带有普遍性的问题。汪谷震先生讲课具体适用,对我后来新闻稿件的写作帮助很大。
《安徽日报.农村版》总编陈伟、副总编王少军讲学理论联系实际,通讯员受益匪浅。“‘一事一议’短小精悍,其他无关方面不要涉及”的话语至今记忆犹新。
那一年,我在《安徽日报.农村版》连续发表八篇新闻稿件,收获很大。接受高雅的人文环境熏陶,同时也激发了我进行文学创作的热情。首次接触省报的记者编辑开阔了视野,使我有了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那阵子让我激动了好长一段时间——感觉自己的低能并非到了极致,只要通过努力开发自身的资源业内的某种愿望是可以实现的,神奇绝妙的文字并非只是掌控在少数人手中普通人也可以驾驭。相信自己,祖国需要我们,人民需要我们。
汽车由无城出发在肥东大地上急速地奔驰着,往事回眸就像道路两旁的树木随着汽车移动迅速地向后倒去。
“明凤吗?”车厢内赵同峰打起了电话。
“是我呀,我是李明凤,赵叔叔您什么时候来合肥走走?”对方话筒里传来一个年轻女子的声音。
“我现在正往合肥赶呢,我们今天是来参加安徽省诗词协会年会的。”
“叔叔,来合肥我给你们准备午饭,我家就在市政协办公大楼隔壁,‘安徽书画研究院’很好找的。”
“好的,我也想来看看你呀,孩子。”放下电话,老赵个给我们讲起李明凤的生世。
李明凤是无为县赫店镇人和赵同峰是同乡,当年明凤的父亲同在赫店镇政府供职,两人亲如兄弟。明凤父亲因病去世后,家庭的重担落在明凤一人的肩上。这个小姑娘脾气倔强,艰难之中不低头,一人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四处奔波建功立业。她在上海打过工也经营过古玩,去安徽黄山办过书画院,现在又来合肥创办了“安徽书画研究院”;虽然她读的书不多,可是非常聪明。黄山、长丰、合肥等地都有她的房产和经营的业务,开创的事业让人叹为观止,她才二十七八岁了不得。老赵叙说时对李明凤大为赞叹。
黎琴开着车,大家一路说说笑笑。此时,平日里工作上的困顿和疲劳烟消云散。
由于黎琴对合肥的道路不太熟悉在肥东兜了个很大的圈子,进入合肥市区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半了。汽车停靠在“安徽书画研究院”门口,一个身着红色羽绒服的年轻女子迎了上来。她挎着个坤包,步履轻捷,明眸闪烁;看她秀其外绝无奢华,慧其中内蕴悠远,估计眼前这个女人就是老赵说的李明凤了。
“赵叔叔,饭都凉了,就等着你们啦。”李明凤热情地说。
进入书画院二楼的餐厅,一桌丰盛的酒菜早已准齐,李明凤又邀来了安徽省书画家协会会员、李鸿章研究会秘书长李鲁生作陪。一桌酒饭蒸腾着家乡人的热情,弥漫着文字的清香。
“李明凤现在是我们安徽省李鸿章研究会的副会长呢,她对李鸿章历史文化研究贡献很大,这个书画院二楼就是她无偿提供给研究会作为办公活动场所。”听了李鲁生的介绍,望着李明凤我们肃然起敬。
吃罢午饭,李明凤感觉自己热情似乎还没有到位,她急切地拨通了在肥的书画家李守江的“李老师,今天我叔叔他们来了,无论如何您老给学生个面子,赏几幅字画。”李守江爽朗地答应了。书画家现场给我们亲自挥毫泼墨,我和老赵是喜出望外。
二十四日下午两点我们来到了安徽省民政厅六楼会议厅。走进大厅就见主席台上方悬挂着“安徽省诗词协会年第一届第五次常务理事会暨春节茶话会在合肥召开”一行大字映入眼帘,来自全省的各地代表济济一堂。室外阳光灿烂,祥和葳蕤;室内文明花开,春意盎然。
安徽宿州刘标、巢湖市的赵同峰分别将《中鹰文化报》和《红杏》报作为新年省诗协新春茶话会的一道精美的大餐分享给每一个与会的同志。紧接着韦伟会长何黄安海教授从芜湖急速赶来,他们为大家送来了新年大礼——《张学群书法作品集》和省诗协主办的《华夏诗词》。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叶如强和省公安厅王副厅长(他二人均是安徽省诗词协会副会长)在百忙中挤出时间走进了会场。整个会场一下子热腾起来。大会在秘书长左斌主持下拉开了序幕。
省诗协的茶话会浓烈的气息还没有散去,李明凤打来了电话,说李守江老师为我们准备了五幅的书法作品等着我们去领,她再次挽留了我们。黎琴喜欢书法,他即刻想去“安徽书画院”饱览李先生的大作。我们大家带着大会的喜庆沉浸在无比欢乐之中。顷刻之间往日的杂念、烦闷、疲惫洗涤荡尽,一切都变得轻松起来。文字缔结桥梁让我们融入了文坛的净地:这里没有等级森严的壁垒,没有世道的险恶,没有散发的铜臭,文友之间和睦相处、平等对待,大家激昂岁月、畅想未来进入了一个文明祥和的世界。正是有了这些乐于奉献的诗人、作家和社会各界人士付出的热情,中国的文学事业后继有人源源不断繁衍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