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年会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永远的淮阳师范018致敬萧士栋
TUhjnbcbe - 2025/4/28 19:17:00

之所以要致敬萧士栋先生,出于公、私两方面的原因。于公,他与淮阳师范、周口师专(今“周口师范学院”前身)都有着深厚渊源。年他以学区第一名的成绩考入当时的省立淮阳师范,年毕业;年至年又调到淮师。他先后在淮阳师范学习、工作和生活了11年,奠定了他一生事业的基础。于私,他是有恩于我的大德乡贤。我的第一篇文章就是经他手发表于《周口师专学报》的,是我走上语文教育研究的引路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最近我受命编辑《永远的淮阳师范》纪念文集,自然不能忘记他这位杰出校友。作为周口籍语文教育工作者,我对家乡这位语文教育界前辈更是充满敬意。

“豫东才子”的坎坷人生

萧士栋(—),河南项城县秣陵镇人。他从6岁起,在项城县简易乡村师范附属小学、县立第一小学、县立乡村师范附属初中班读完小学和初中。年7月,日军侵占淮阳,淮阳师范因校址成为敌军特务机关司令部,被迫提前于5月30日西迁,在鲁山县文庙、内乡县泰山庙、西华县杨善寺、商水县周口南寨陆陈会馆间辗转漂泊。年4月日军进攻郑州以南各县,6月周口沦陷,淮阳师范师生开始疏散;9月迁至项城。就在这一年,萧士栋考取淮阳师范,师从“豫东三杰”之一李法白等学习古文。年毕业时,李法白在他的纪念册上题诗:“自惭学浅昧蹲鸱,三载抗颜作尔师。别后讲坛怜落寞,启予从此仗阿谁?”萧士栋回到家乡项城,先是应聘为县立初中国文教员;后项城解放,县立初中解体,他就在项城简易师范办的临时中小学生读书班当义务教员。年5月被县教育科派到淮阳专区干部学校师训班学习,学习结束后即留校工作,不久调入淮阳地委干部学校。年12月调到淮阳师范,任语文教师、语文组长和校务委员等。其间曾调入商丘第一高中任教,一学期后又调回到淮师。年3月被错划为“右派”,开除公职,送国营淮阳农场劳动改造。直到年7月,长达20年的冤案才得到纠正。他调到周口师范学校大专班,任写作课教师。后任周口师专副教授、工会副主席、教务主任、学报编辑部主任,周口市第六届人大代表,河南省第五、六届政协委员等。

萧士栋自幼聪颖过人,博闻强记,被称为“神童”。在淮阳师范读书期间,他就多次参加作文、书法比赛并获奖,主编班级墙报“晓风”。15岁开始展露头角,《淮师校风赞》发表于《开封青年报》,《论家庭、社会与学校的关系》发表于《新项城季刊》,以才思敏捷、论辩严谨和文风犀利享誉豫东文苑。从此,“豫东才子”的雅号悄然流传开来。他年开始教书,先后教初中、高中、中师、师专。在淮师期间,还担任《新淮师》《淮师生活》主编,同时开始探索把教学实践与语文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年在商丘地区作大型观摩教学,讲《我们不再受骗了》,并开始在开封师院(今河南大学)主办的《教学业务通讯》上发表论文,逐步形成他培养听、说、读、写、思五种能力的“咨询教学法”。年在淮阳县作《荷花淀》公开教学,被选为淮阳县中学校际语文教研活动召集人。年,出席商丘地区(当时淮阳县归属商丘地区)中学语文教学座谈会,被选为中心副组长并执笔写大会总结。在淮阳农场劳动改造期间,他也没有停止读书钻研,不仅精读深研马列原著、《毛泽东选集》,能够一字不差地背诵“老三篇”,而且阅读了大量文学名著和语文教育论著,写下十几万字的《语文札记》。他坚信“芳草春回依旧绿,梅花时到自然香”。年10月,他与妻子同游淮阳太昊陵,“忆生离之艰难,感重聚之欣幸”,赋《喜还绿色家园》一首:“一别陈郡二十年,流水今日见无言。若非北京杨枝雨,哪得破镜又重圆。别时容易见时难,西楼望月几回圆。廿载沧桑似弹指,华发葳蕤亦少年。”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所准备的人。正是有淮阳师范11年的青春激扬,在淮阳农场20年的潜心苦读,才有他后来的厚积薄发,创造了“十年等于三十年”的语文人生奇迹。

语文教育名家的辉煌岁月

年10月至年4月,是萧士栋东山再起、激扬文字、再创辉煌的人生巅峰期。古人有“三不朽”之说:“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萧士栋的语文教育事业正是以“立德”为基础。他发起成立周口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在全国率先提出“教学法下乡”的主张;作为周口地区语文学科首席代表,主持全区高考语文评卷;创办语文教学用具厂和《作文月报》;在周口主持召开河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届年会、中国文章学研究会成立大会暨文章学讲习班……,用实际行动为我国语文教育事业立下赫赫“事功”。他又用近80万字的《萧士栋文集》“立言”。这些成就使他的语文教育事业得以立足周口、面向河南、走向全国。

年11月,他受地区教育局委托,主持召开周口地区中学语文教学座谈会。这不仅是全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而且是“文革”结束之后的创先之举。笔者曾忝任理事长的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前身为“全国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成立于年12月,首任会长为著名语言学家、语文教育家吕叔湘先生,可见他具有的敏锐学术眼光和非凡胆识。年他主持成立周口地区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并在全国率先倡导“教学法下乡”。年1月,他领导创办周口地区中语会会报《作文月报》并任总编辑。这张4开4版小报,也是周口地区第一份铅印报纸。从创刊到终刊共编印95期,发表各类文章篇近59万字,最多时发行12万份,发往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足见其在当时深受欢迎的程度。年4月,在他的主持下,河南省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第三次年会在商水县召开,我那时正在商水县高中(今“商中县第一高中”)。就在那次会上,我第一次见到仰慕已久的萧士栋,也第一次听来自北京的章熊、时雁行等语文名家作报告。年8月,中国文章学研究会经过几年筹备,终于在河南周口正式举行成立大会,同时举办文章学讲习班,吸引了全国多人参加。他在生前曾出版《初中语文教学法举隅》《语文教学能力论》《中学语文教学法教程》《中学语文教材教法》等4部专著,发表文章余篇,还与张衡石、邹文生等人合作整理清代项城女诗人高梅阁的《形短集》(中州古籍出版社)。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所取得的这些学术成就,自然受到语文教育界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永远的淮阳师范018致敬萧士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