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妖
:妖
:如家猫无异
:能言、诅咒、九命
猫妖,常与家猫无异,会人言,懂人语,通过修炼可以尾巴数量,且猫尾数量与猫命数量成正比。
民间素有猫有九命一说,但这九命的由来与猫的修炼密不可分。猫修炼九年会多生出一尾,一尾一命直至九尾。也就是说,猫妖想要拥有九命,必须要日以继夜的苦修八十一年。如《上语录》中言:“猫命有九,系通、灵、静、正、觉、光、精、气、神。”也是在佛家对民间“猫有九命”的说法的解释。
正因有“猫有九命”的传说,民间又有说法,猫死后不能入土,而是要吊在树上,以免猫死而复生。这里的“复生”其实就是诈尸,并非传言“猫有九命”的说法,而是为了防止“魈”入猫尸成为猫魈。之所以猫尸会被“魈”盯上,极有可能是由于猫的先天灵气,哪怕身死亦有灵气残存,也更利于魈的修炼。
猫天生有灵,其灵气与狐相当,可即便如此,猫也不屑于修炼,九尾猫妖难得一见,就算是二、三尾猫妖也只是存在于邻国的志怪传说中。
猫为什么不修炼呢?如果要问这个问题的答案,借用[清]钱泳《履园丛话》的故事:“新城王阮亭先生家子孙至今繁盛,旧第犹在。有一猫能作人言。一日猫眠榻上,有问其能言否,猫对云:“我能言,何关汝事!”遂不见。”
猫言:“我修炼与否,何关汝事!”
当然就算猫不修炼,也拥有一项先天技能,那就是对危险的感知,以黑猫为重。民间素将黑猫视为不详,认为很多灾难和事故发生前都有黑猫出没,是黑猫带来了不幸。实则不然,是因为此地要有不幸发生,所以黑猫出没以提醒人们及时合理应对。这样的猫主子,你爱了吗?
文献记载
[唐]孙光宪《北梦琐言》
唐左军容使严遵美,一日发狂,手足舞蹈,旁有一猫一犬,猫忽谓犬曰:“军容改常矣,癫发也。”犬曰:“莫管他。”俄而舞定,自异猫犬之言。遇昭宗播迁,乃求致仕,竟免于难。
[北宋]彭乘《续墨客挥犀》
鄱阳龚纪,应进士举,其家众妖竞作,召女巫使治之。有一猫正卧炉侧,家人指谓巫曰:“吾家百物皆为异,不为异者,独此猫耳。”于是,猫亦人立,拱手而言曰:“不敢。”巫大骇,驰去。数日,捷音至,知妖异未必尽为祸也。
[南宋]洪迈《夷坚志》
吕徳卿亲戚家一庖婢曰庆喜,置兔腊于厨,为猫窃食,而遭主母责骂,不胜愤愤。擒猫,掷于积薪之上,适有木义正与腹值,签刺洞过肠胃流出,呌呼弥一昼夜而絶。后一嵗,此婢因暴衣失脚仆地,为銛竹片所伤,小腹穿破,洒血被体,次日而亡,殊似猫死时景象,葢猫报也。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
某公子为笔帖式,爱猫,常畜十余只。一日,夫人呼婢不应,忽窗外有代唤者,声甚异,公子出视,寂无人,惟一貍奴踞窗上回视公子,有笑容。骇告众人同视,戏问适间唤人者其汝耶?猫曰然。众乃大哗,以为不祥,谋弃之。
[清]和邦额《夜谭随录》
永野亭黄门为予言,其一亲戚家,喜畜猫,忽有作人言者,察之,猫也。大骇,缚而挞之,求其故,猫曰:“无有不能言者,但犯忌,故不敢耳。今偶脱于口,驷不及舍,悔亦何极!若牝猫则未有不能言者矣。”其家不之信,令再缚一牝者,挞而求其语,初但嗷嗷,以目视前猫,前猫曰:“我且不得不言,况汝耶?”于是亦作人言求免,其家始信而纵之,后亦多不祥。
[清]钱泳《履园丛话》
新城王阮亭先生家子孙至今繁盛,旧第犹在。有一猫能作人言。一日猫眠榻上,有问其能言否,猫对云:“我能言,何关汝事!”遂不见。
佛经《上语录》
猫命有九,系通、灵、静、正、觉、光、精、气、神。
(你好妖怪工作室原创文:花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