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在年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说:“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爱国企业家典范就是国家、民族和历史上的精神标杆、文化符号、道德楷模,值得进一步光大和发扬。张謇作为近代著名历史人物,其留下的文化遗产之一就是企业家精神,这种企业家精神对于当代人来说,就是文化创造、精神财富和历史遗存。
张謇对家乡南通的贡献,是广领域、全覆盖、深层次的,其中深入到城市肌肤里的是文化更新、文化创新。那个年代的救亡图存,首先是要开启民智、导引方向,他以更新的勇气、创新的胆略、创造的精神,推动南通向近代化现代化迈进。
一、开路先锋,敢于当先。
“开路先锋”,是胡适对张謇的评价。胡适有个结语:“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是当时仁人志士喊出的响亮口号,张謇在南通率先躬身实践,用一步步可见的社会进步的事实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棉铁主义、村落主义,是引领潮流的思想观点,张謇在家乡把“主义”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造福乡里乡亲,终于改变了一个地域的面貌,从而使南通成为“新新世界之锥形”“模范县”。张謇创造了诸多第一,更多的没有人去确认,然而,即使不是“第一”,也是“一流”和“之一”,使人们在他的一系列创造性实践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张謇创办博物苑,比西方人在上海办的迟,但比故宫还早20年。他亲力亲为,三十年建设的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其起始之早、功能之全、理念之新、实践意义之强,在“两院”院士吴良镛学术视野里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他能在那时新与旧、中与西、保守与前进的撞击中摆脱出来,创造性地走自己的路。”而文化学者余秋雨则断语南通是“城市美学的范本”。
二、学校以教,以文化人。
“学校以教”是张謇给南通博物苑的定位。他为苑内最早兴建的南馆书写了对联,表明其兴办文化的育人理念:“设为痒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张謇拥有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文化必先教育”,遂创办了一系列教育事业。先办师范,培养学生之师;继而办一大批中小学,予民众启开心智,还办起职业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组建、创办南通大学,造就高层次人才,也举办特殊学校,除“武备教育”外整个教育体系格外完整、非常现代。还邀请美国哲学家杜威博士来通考察指导。杜威寄语南通:“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张謇兴办文化创建了更俗剧场。用张謇的话说:“教育以通俗为最普及,通俗教育以戏剧为易观感。”年,中国京剧史上三件大事发生在南通,分别是伶工学社、更俗剧场、梅欧同台。为培养本土文艺人才,张謇邀请欧阳予倩来通主持伶工学社。当时,南通就仿新上海办小报代替剧目戏单创办了《公园日报》。他筹备成立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搭建摄影棚,拍摄《张謇游南通新市场》等默片,还在中国科学社在通召开第七届年会时播放。所以,南通吸引了鲁迅的朋友、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的目光,他实地考察后说南通是“理想的文化城市”。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张謇其实就是大文化观,以文化天下。
三、祈通中西,贵在交流。
“祈通中西”,是张謇给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题的训词。他指出,“祈通中西,以宏慈善”。“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现在已成为南通大学的校训。张謇格局宏伟、宽大,拥有对内交流、对外开放的大情怀、大视野。对内交流,如南北欧阳予倩、梅兰芳在南通会演,传一时佳话。这在当时可谓变不可能为可能,张謇为此还于剧场专门设立了“梅欧阁”。张謇认为,“沪地为万国立争之场、商战之冲”,所以,他实施沪通战略,去往远东第一城市做“弄潮儿”,在沪建起一批企事业,成为南通的“前方”。张謇更致力于对外开放,延聘一大批来自日本、德国、荷兰等国的人才,还让流亡的韩国诗人金沧江在南通寓居。他创办五个公园,“常以为新式结婚之所,真不啻欧美各国公共结婚之场地”。可见,张謇引时尚和风气于家乡的良苦用心。美国基督会传教士还评述:“南通是独一无二的,在于它是全国中唯一在英文报纸上给自己做广告的城市”,开了先河。蔡元培还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为南通商校聘请教员启事》,广招优秀英语老师。也许,他兴建西式建筑钟楼置于传统建筑谯楼前,就是中西合璧的外在标识。
在起源于拉丁语“创新”一词英文innovation表述中,是指更新、改变,创造新的东西。由于“开路先锋”张謇满腔热情的文化创新,在其推动下,上世纪20年代南通已然成为早期现代化的先发地、标识地,争先领先的创新精神,创业兴业的实业意识,开明开放的包容理念,学校以教、祈通中西,成为城市的文化潮流,终于铸就南通的近代辉煌,由一个封建县邑跃升为近代中国名城而示范全国。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与黄炎培餐叙时说,讲到民族工业不能忘记四个人,其中有纺织业张謇;年5月,江泽民担任中央军委主席时到南通考察,盛赞张謇当年的卓越才智和社会贡献;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把张謇称赞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并且列在第一位。又拨头筹,其当代性意义就是历史标杆、文化宝藏和学习楷模。(黄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