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由蓝鲸教育主办,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特别支持的第六届蓝鲸教育大会,在中关村互联网教育创新中心B座9层成功举办。
本次大会以“守正·耕新”为主题,与教育同仁一起回顾年教育行业的发展,探索新模式、新生态、新思路,寻找未来发展的机会。
大会下半场论坛圆桌论坛由蓝鲸教育副主编迟磊主持,与网易有道考研总经理甘源,都学课堂学历提升总裁、MBAChina总裁张诗华,知乎教育业务运营总经理孙琳娜,寓科未来副总裁、神经猿理工CEO辛向晖围绕着“角色多元、供需错位,机构如何播撒新火种”的论题展开热烈讨论,共同探讨成人教育行业发展的新风向。
以下为圆桌论坛内容精要:
变局之下:新机遇,新挑战
迟磊:首先进入第一个问题。今年以来,围绕着职业教育,国家出台了诸多政策。新政策之下,各位领导各自深耕的领域有哪些变化?
图丨网易有道考研总经理甘源
甘源:我们所在的考研赛道其实并不是特别典型的职业教育类赛道,而应该是职业教育枢纽的入口。考研板块是承接学生大学四年、之后研究生阶段的两到三年,以及再往后职业的规划与发展。所以客观来讲,我们看未来的新机会和发展方向时,并非完全按照传统理解的职业教育思路来看,而是更多定义在背后的升学和考试方向。
图丨都学课堂学历提升总裁、MBAChina总裁张诗华
张诗华:近几年对于职业教育的发展无疑是非常利好的,民生教育集团也一直深耕职业教育方面,并且在很早之前我们就提出了数字化全链路的人才培养解决方案,从企业需求出发定制企业的人才标准,并倒推职业教育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整体教学方式。接下来对于职业教育赛道是一个大发展的时代,产教融合也会是未来的发展大方向。
图丨知乎教育业务运营总经理孙琳娜
孙琳娜:知乎实际上进入教育整个赛道的时间是比较短的,去年到今年我们发现一些职业教育新领域出现了不同热度的讨论,比如碳中和、财经类从业资格证书等领域,相对而言讨论热度的变化比较大。除此之外,根据知乎内部的尝试与实践,比如写作、心理、全媒体运营等领域,以及一些斜杠青年兼职的项目,尽管不是主流的职业培训项目,谈讨论热度的变化也是比较明显的。
图丨寓科未来副总裁、神经猿理工CEO辛向晖
辛向晖:这个话题和寓科未来的关系比较大,提到“二十条”、“贴息贷款”,可能集中在学历教育这个领域的学校。寓科未来更多是做toB、toC业务,这两个业务中讨论热度较高的是“产教融合”、“开办产业学院”。今年一个新的变化是产业学院又有了升级,在我们国家支持的专精特新的企业从事的这些领域,比如跟信息技术相关的、新能源相关的产业中,今年有一些产业学院可能就叫“专精特新”产业学院了。所以我判断未来的可能性和机会也是在这些方面。寓科未来作为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目前也正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升级服务方面做积极探索和尝试。
迟磊:下面是第二个问题,成人教育的细分领域很多,在各位领导看来,如何识别细分领域的机会和痛点?如何打通学员建立一个稳定互信的合作关系?
甘源:一方面,成人教育赛道用户特点就是“散”,成人教育的每个品类中间的门槛是非常高的。所以我们可能没办法仅用“机会”的视角去看待用户的需求。另外,从需求层面来看,教培行业中,企业能不能持续低成本获客,或者能不能持续高质量供给,这两端对于不同的机构来讲,可能机会点不一样。对于有道来讲,更多基于产品的视角,在这两端中我们更多看供给端,因为从现在流量的角度上看,成本层面已经没有太大空间了。
除此之外,关于成年人用户,其实他们并不缺学习资源,因为整个成人阶段的学习已经是学习生涯中最后一个交接棒了,大家对于学习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方法,机构想改变学生学习的底层模式已经不大可能。成人学习最根本的是激发其学习动力,让他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可以看到比较正向的反馈和结果,这是和成年人用户深度接触的最重要的点。
张诗华:我认为机会是“干出来的”,而不是“识别出来的”。一个企业要进入一个行业,首先是要深入行业去实干,在实干的过程中就会发现机会,都学课堂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方法论:“立即行动远胜于完美的解决方案”。
对于如何去建立与成人用户之间的信任,根据都学课堂的经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产品的价值,我们用产品的价值去建立与用户之间的信任,而想要获得用户持续的信任,服务是非常重要的,都学课堂始终坚持“以问题解决为出发点的教学服务体系,同时让用户在服务中能感受到温度和价值”。
孙琳娜:我特别同意前面两位嘉宾的说法。所有的需求都不是被“造出来”的,用户的需求本身就摆在那里,对一件事情有需求、有欲望、想学习才是企业能够看到“机会”的核心原因。如果我们只是作为一个产品的供应方去给用户“创造”一个需求,往往这个所谓“需求”的存在时间都会比较短,核心还是要看用户本身是否已经现存这样的需求和赛道。
对于和用户之间形成信任,我认为主要着眼于成人教育的独特场景。打个可能不太恰当的比方,从K12角度上,我们说用户和机构之间的服务关系,相当于是督促用户练习和疏导用户情绪。而面对成人我们会更多理解为监督用户学习和帮助用户产出结果。细化到课程产品方面,K12教学场景里面绝大多数是以讲为主,理念输出为辅,而成人教育需要更多练习式的互动,赛道内大量存在的产品是和题库及大量练习相关的。
辛向晖:产品的产生,是因为发现了有一些问题需要被解决。在成人职业教育这个板块中,寓科未来面临的用户更多是职业学院的大专或中专年级的孩子。对于这些学生来说,所面临的问题第一是学了这些知识之后能不能直接就业,能不能解决未来生计的问题;第二是如何充分调动这些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如何让他们感兴趣学,用什么方法让他们学。
这也就回到了教学产品的设计层面,我赞同刚刚张总说的基于问题来解决的方式。比如老师基于一个项目、一个问题带着学生去参与,这个项目是产业中能够用到的真实案例,这样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其中,学习过程也不枯燥,甚至到之后实习工作时,到了岗位就能回想起之前在学校学到的内容,能很快的投入到工作中。
人岗错配,矛盾如何解决?
迟磊:第三个问题是,站在学员的角度,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学习科目难免会比较盲目,这也导致人岗错配的现象屡见不鲜,应该如何实现学校的供给和岗位需求相匹配,从而培育真正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甘源:这确实讲到了我们的一个痛点。目前,高校专业设置和产业之间存在结构性的矛盾。而这个矛盾也使得学生选择考研未来方向的空间比较狭窄。而考研越来越功利性也使得学生们要尽力争取最大的“上岸”几率,而非与产业岗位之间的真正契合程度。
从考研行业未来对于研究生专业的培养上可以明显看出来一些引导。比如说今年专业硕士依然被提到非常高的位置,专业硕士旨在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尽管实际培养过程中还是有一些地方不完善,但是目前国家给到的硕士招生比例中,70%为专业硕士,30%为学术硕士。也就是说目前,并非硕士学位培养的目标只是绝对为了做研究,这与此前相比已经有所转变。我认为未来可以让市场的需求成为学生培养的先导,这也一定程度上可以倒逼考研行业的变革与发展。
张诗华:要解决这个问题,教育的方法非常重要,都学课堂始终坚持“以终为始”的教育方法。在具体实践过程中要做到两个方面。第一是,要关心用户的职业发展是怎样的,并以他的职业发展来设计学习路径。
第二是对企业本身要提出要求,企业要对当前以及未来的用工需求和热点做细致准确的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为用户的职业发展提出切实的建议。这两点做好问题就能得到非常好的解决。
孙琳娜:我比较同意张总的观点。知乎目前提供的产品更多是学历提升类的,包括考研、考公之类,或者是让学生在岗选择技能晋升之类的产品。透过这些产品我们看到其实绝大多数用户的需求和目标是比较明确的,作为企业我们更多的是要在用户达成目标的过程中对其做好有效的评估和建议。
在知乎现有的所有品类中,用户与产品错配的现象还是存在的。用户选择的产品就意味着其未来要选择怎样的职业赛道,我们在用户选择产品时,要与其做好充分的沟通,甚至用一些测评工具来告知其是否适合所选择的课程产品以及未来职业路径。比如考公考编时,很多岗位有一些前置的筛选是来自硬条件的,比如专科能不能考、中专能不能考,这样之后用户的目标和需求是一致的,再配合优秀的产品,会大大节省精力,提高效率。
辛向晖:寓科未来最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