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孙立
孙立,视觉艺术研究生毕业,文创设计师,现任社会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上海市现代服务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黄浦区文化创意企业联合会副会长、上海市黄浦区青年联合会常委、新加坡“海归”留学生联谊会执行会长、《创意产业》杂志副主编。凭借参与策划和组织“年上海世博会主题馆”文化创意精品配套作品展,荣获世博会“杰出组织奖”;因参与策划与成功举办“上海市创意产业国际论坛”、“两岸四地创意产业高峰论坛”、“中国与新加坡创意产业合作论坛”,荣获中国策划师年会授予的“年度创意策划荣誉奖——问鼎奖”。
新站点独家专访回顾:上海市创意产业协会秘书长孙立:文创产业要为其他行业赋能
新站点:现在制约文创企业发展的一些难点是什么?
孙立:我们曾经做过一些调研,做文创的企业通常有几个特点。第一个它的规模可能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小。第二,它的收益可能也是相对比较少。
如何要突破瓶颈?这需要有一个跨界的组合。我自有产品加上别人需要我的产品的采购,形成一个多元化的内容。创意产业其实是一个很有挑战的产业,因为很多的企业对于自身这个行业可能就做一而一。如果就做一而一,它的风险非常的大,因为竞争非常的大。
如果你要去做第二个淘宝,第二个腾讯,这个可能性不太大。但是如果再创出一个什么新的产品,或者新的一个业态,新模式、新产业、新材料,这样的话你的竞争机会就非常的大。
我们一定要跳开原来的传统思路,形成产业之间的互补和连接,创造出更多的产业价值。一定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创造出更多的更方便的、更实用的、价格更优质的产品或者是服务,这样我们的文化创意产业才可能有更好的发展。
新站点:政府在文创产业的发展中起到什么样的作用?国外有哪些先进经验可以借鉴?
孙立:我们其实在年初的时候,就去世界各国进行了一些调研。比方说英国,美国,亚洲地区的像日本、韩国,包括国内的台湾都是做文创,做创意做得非常好的国家和地区。
拿英国为例,当时我们去采访英国的一个著名的创意经济学家,他讲了一句话,中国具有年的历史,应该把文化变成一种新型的文化产业的形式去运作。我们看到了德国,很多的当时军工厂改建成的创意园区,改建成休闲的方式,使我们耳目一新。
我们去韩国考察,那时候正好是韩流,韩国的电影、韩国电视剧、综艺节目等等都影响着很多的年轻人。通过中国的本地文化的深入挖掘,利用科技、时尚的表达形式,载体,体验各种消费场景,提供创意产品,或者是服务,且能够持续文化消费,这就是我们的使命。
很荣幸我们上海是第一家成立创意产业的社团组织,我们就致力于把国际的、时尚的、流行的加上国内文化的重要的产业进行联通和资源重组。
十一五规划就提出要成立主管部门来研究政策,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动城市的转型升级,提升城市的软实力和打造上海的各样的名片。比方说上海有很多的时装周,有电影节、有艺术节,有上海马拉松等等,文体各个方面的品牌的塑造,所以上海才成为国际的上海。
到年,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5%左右,基本建成现代文化创意产业重镇;到年,本市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到18%左右,基本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到年,全面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
从我们协会来讲,一定也是配合我们政府做好一些相关的调研工作,服务工作,现在长三角是国家的一体化战略,把我们一些好内容和兄弟城市进行组合,也把一些他们好内容,包括一些好企业引进到上海来形成这种高质量发展。
新站点:给文创企业的创业者一个建议?
孙立:因为文化创意企业其实也蛮多元的,我认为你应该专精于某一门专业,同时又有一些创意上的扩延或者是提升。
现在我们很多的企业有几个问题,第一个叫做看着碗里吃着锅里的。他的心太活,只在外面看,没有反求诸己,没有从自己的优势去出发。我们的企业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做深做强,做创新。只有你创新做好了,其他赋能的内容都会往你这边来找你,因为你是新的、没有的。
就像我们讲5G,很多场景可以运用过来。我们今天如果在这边来摄像,可能我们的5G可以在任何地方无延时的传播。比方说我们戏剧,可以在美国、在上海、在东京三个国家同步的演出,我们就不用聚在一起,花很大的成本去演出了。
第二,要有创新,第三,我们要广学多闻,要学习各行各业的内容,当你做得深了,你才能跨界。
以后的产业会面临非常快的迭代,所以企业一定要走在时代的前沿,产业的生产能力的前沿。一定要理解消费者的需求的前沿。如果不懂年轻人,不懂95后、00后他们消费习惯、消费模式,这个时代就会无情地更换使你落后,企业发展就很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