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年会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无头案秋深雨廉纤,意外晴此日前向导丝试探
TUhjnbcbe - 2020/12/2 19:03:00

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张勇

“无头案”栏目讨论的并非玄幻故事,而是CTO术者在临床中经常遇到的难点——无入路CTO的解决思路、方法及经验分享,该栏目由《门诊》医院心血管内一科张勇副主任医师及其伙伴联袂合作,在未来2个月中将每周发布案例一篇。希望能与您共同探讨并为您的临床工作带来帮助。

病史资料

患者男性,59岁,以“间断胸痛1月”为主诉入院。既往“糖尿病”病史8年,无“高血压病”;吸烟史20余年,平均每天24支。查体:心率68次/分,血压/74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脏听诊未闻及杂音,余查体阴性。血尿粪常规未见明显异常;心肌酶未见明显异常;糖化血红蛋白:5.8%;肌钙蛋白I0.ng/mL;肝肾功能电解质未见明显异常;血脂TG0.61mmol/L、TC2.51mmol/L、HDL1.17mmol/L、LDL-C1.17mmol/L;凝血四项及D-二聚体未见异常;心电图未见特异性改变(Figure1)。入院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稳定型心绞痛、心功能II级;2型糖尿病。

Figure1

造影:近段纤维帽显示不清

我科冠脉造影(Figure2~11)示:前降支近段及对角支中度狭窄,无需植入支架,间隔支往右冠后降支有较好的可用逆灌侧支通道;右冠近段%闭塞,近段纤维帽显示不清,无明显入路。

Figure2

左冠头位造影

Figure3

左冠右肩造影

Figure4

左冠右肩逆灌注

Figure5

左冠右前斜逆灌注

Figure6

左冠肝位逆灌注

Figure7

左冠蜘蛛位

Figure8

左前斜逆灌

Figure9

头位逆灌

Figure10

右冠左前斜

Figure11

右冠头位

策略:逆灌侧支通道是否可用?

治疗策略上:右冠近段完全观察不到CTO入路,形成此病变,非一日之功,正谓“秋深雨廉纤”,考虑正向技术成功的希望比较小;由于存在较好的可用逆灌侧支通道,还是寄希望于逆向冠脉技术开通右冠脉,由于前降支近段中度狭窄,为保证安全,预案前降支放入保护导丝,如在逆向冠脉技术过程中前降支出现意外,可以得到迅速处理。我们已经做好了采取耗时比较长、工序比较复杂的冠脉逆向技术。

意外:换用Gaia1,“抠”住了病变

右冠桡动脉途径应用6F-AL1指引导管,左冠股动脉途径应用7F-EBU3.75指引导管(计划逆向,需要较好的支撑力),送保护导丝至前降支远段。

既然右冠用的也是指引导管,我们决定浅尝辄止的正向试探一下右冠,但绝不能牺牲行逆向冠脉技术的时间,在微导管的辅助下,送XT-R至闭塞处,探到了闭塞纤维帽的存在感,但XT-R“抠”不住病变,不停的滑向边支血管,换用Gaia1,Gaia1可“抠”住病变前行,很快通过CTO病变到达右冠远段,逆向造影的同时回退Gaia1,证实在真腔(Figure12~13);

Figure12

Gaia1导丝进入病变

Figure13

Gaia1导丝进入真腔

推进微导管交换工作导丝,预扩张后造影,前向血流恢复(Figure14~15);

Figure14

交换软导丝后预扩张

Figure15

预扩张后造影

依次植入3枚支架(Figure16~18);

Figure16

植入支架远段

Figure17

中段植入支架

Figure18

近段植入支架

由远及近依次后扩张(Figure19~20);

Figure19

由远及近后扩张

Figure20

由远及近后扩张

最后造影效果良好(Figure21~22);

Figure21

最后造影左前斜

Figure22

最后造影头位

手术成功,避免了进行逆向操作的复杂工序及高耗时、高曝光,高耗材,让我们有种“意外晴此日”的愉悦感。

我的体会

此例PCI的成功,个人体会如下:导丝塑形非常重要:

1.导丝塑形技巧:头端塑成角度30-40度1mm折弯,折弯后塑第二弯曲,角度大约30度左右的圆弯,这种导丝塑形可提高导丝头端的操控性,有利于探到不可见残端,从而为下一步进攻CTO提供基础;微导管头端不要跟进太近,跟进太近影响导丝的灵活性,不易探到残端;多数专家不建议Gaia导丝塑形,但我个人体会,对于此类无明显入路CTO,可在该导丝原出厂塑形的基础上,再塑形30度左右的圆弯,这样可提高导丝头端的操控性,有利于探到不可见残端。

2.导丝的选择:首先选用软导丝进行试探,推荐XT系列导丝,大致找一下方向,这样不会损伤血管;如能探到血管入口,XT系列导丝不能前行,可换用硬导丝进行下一步工作。一般情况下,如软导丝能探到开口,导丝在血管真腔概率较高,下一步CTO开通的成功率随之增高。虽然此例病人的成功,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惊喜与意外,但平常的积累、对导丝的感觉也是成功必不可少的。

张勇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陕西省国际医学交流促进会心血管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保健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陕西省医学会心血管内科分会青年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委员会委员,西安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熟悉大内科业务,精于心血管专业,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复杂冠心病介入诊断及治疗术,熟悉永久性心脏起搏器及CRT-D植入术、经皮导管射频消融术、先天性心脏病封堵术。主持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参与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计划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发表论文38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发表中英文核心论文10篇,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SCI索引论文7篇;主编专著1部。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

《门诊》杂志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头案秋深雨廉纤,意外晴此日前向导丝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