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被认为是
青春、活跃、勇于面对新事物的一代
继“脱发潮”“耳聋潮”
又迎来一波“心梗潮”
小伙伴们
是不是隔着屏幕在说
“我们到底招谁惹谁了”
因为“90后”一直就是青春、年轻的代名词
年轻就是资本
但年轻并不意味着可以肆意地挥霍身体
过去10年收治的心梗患者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
但最近几年
二三十岁的青壮年急性心梗病人明显多了起来
不管是90、80后,还是70、60后
不要以为这种病离你很远
不良生活习惯也许它早已悄悄盯上了“你”
42岁的赵先生怎么也没想到,原以为“心梗”离自己很远,可没想到偏偏自己竟然得上了。赵先生是大车司机,十八岁就开始开大车,平时不运动,加上吃饭也不规律,而且大鱼大肉、零食不断,体重飚到斤,抽烟、熬夜更是常事。前几天,赵先生开完车回家后,就感觉胸口闷的慌,休息后症状并没有缓解,反而胸痛越来越厉害,赶紧来到中心院区心血管内科四病区,经检查确诊,赵先生是突发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心脏的三支血管完全闭塞,医生为他植入三枚支架,终于转危为安。无独有偶,38岁的王先生也是如此,如果单纯看两个人的血管,就像是六七十岁老人的血管,看不到应有的有力搏动。上周,心血管内科四病区团队抢救了多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其中还有“90后”的年轻人,分别为27、28岁,患者经过急诊PCI,均抢救成功。酷暑时节心梗频发,堪比隆冬季节,保护心脏不能放松,早期救治刻不容缓,在这个时节该如何呵护我们的心脏呢?
今天,小编邀请心血管内科四病区主任胡喜田向大家详解“护心要点”。
一些人平时身体很好
为什么突然就心梗了?
对于某些人平时身体很好,为什么突然就心梗了,主要还是他们本身就存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再加上过度劳累、气温忽降忽升、暴饮暴食、情绪激动等诱因,致使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导致急性心肌梗死。
每年除了秋冬季节,酷暑时节也是急性心梗的高发季,因为心梗的发生与气温变化有比较高的相关性,酷暑大量出汗,导致血液浓缩,缺乏睡眠,诱发冠脉斑块不稳定,促使斑块破裂出血及血栓形成,导致冠脉管腔闭塞,引发心梗。
在大家的印象里,心脏疾病似乎是老年人患的较多,但现在心梗患者越来越呈现出低龄化、年轻化的特点。近年来,临床上常见30-50多岁看似身体健康的中青年男性发生急性心肌梗死。他们可能平时并无胸闷胸痛的症状,常规体检心电图也没有异常,但平时无症状并不代表健康。这类中青年患者大多有长期吸烟、高脂和高热量饮食、生活习惯不规律、精神压力大等情况,这些都促使血管提前老化,甚至心脏血管内早早地出现了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心血管内科四病区接诊到的最小年龄的心梗患者是22岁。所以,心梗再也不是老年人才会有的疾病,对于生活在快节奏中的年轻人,一定要认真对待自己的身体,以防被心梗“袭击”。
如果胸痛来袭
如何自救?
1
静止休息别乱动
当出现症状千万不要着急,也不要到处乱跑,首先要制动,找一个合适的休息体位,避免出现二次伤害。
2
联系家人,及时拨打
一定及时到通过国医院和科室就诊,避免出现时间延误,出现意外事件。
特别强调,一定要及时拨打!
急救系统配备了专业的医生护士以及抢救设备等可进行急救抢救。
如何预防心梗呢?
1首先是保持低盐低脂饮食。适当多吃一些蛋白质丰富、胆固醇少的食品,如瘦肉、禽肉、虾、豆类、豆制品、蔬菜、水果等;少吃含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高的食品,如肥肉、动物内脏等。
2其次是运动,每周3次以上、每次30分钟以上中等程度的体育活动是预防冠心病的重要方法。
3第三,保持正常体重可以预防高血压、高脂血症和糖尿病的发生,但减肥也不能过度,体重波动非常大的人与体重缓慢下降并很好地保持下去的人相比,心脏要脆弱得多。
4第四,定期体检很重要,及时了解自己的血压、血糖和血脂情况,这些指标都与心脏健康息息相关。此外还有一点就是要戒烟。
专家简介胡喜田:心血管内科四病区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医师学会心律学分会常委,河北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律学分会常委。
擅长:各种复杂心律失常的射频消融术,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植入术,冠心病的介入诊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PCI。
出诊时间:周一上午
出诊地点:中心院区(方北路9号)门诊楼二层心血管内科专家门诊
联系方式:—
吴志红:主任医师。
擅长: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心力衰竭及糖尿病等疾病的诊治及心血管急危重病人的抢救。
出诊时间:周四上午
出诊地点:中心院区(方北路9号)门诊楼二层心血管内科专家门诊
联系方式:—
宣传部供稿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删请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