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主办的江苏省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16次学术会议于年12月25-27日在南京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在这次会议上陈晓岚教授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并且应《肾脏时讯》的邀约,对本次的大会和自己学术研究领域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个人简介:
陈晓岚教授,医院肾内科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江苏省肾脏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肾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通市医学会肾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长期从事肾脏病临床和基础研究,主持国家、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及南通市多项科研基金,发表论文40多篇,SCI10多篇,获江苏省新技术引进奖及南通市科研进步奖多项。
《肾脏时讯》:为什么CKD患者低血糖比高血糖的危害更大?
陈晓岚教授:既往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低血糖发生率增加,而低血糖与许多疾病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增加相关,例如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CHF),卒中以及死亡等。低血糖复发与死亡风险增加显著相关(HR为33.0),而其他的多种心血管事件也有类似的趋势。与无低血糖患者相比,发生低血糖的CKD患者其卒中风险和总体死亡率增加,不管这些患者是否有糖尿病。
总之,在低血糖的患者中,CKD与卒中风险和死亡率增加相关。复发性低血糖相当程度上增加卒中和总体死亡风险。这些研究结果表明低血糖在CKD患者卒中和死亡中发挥关键的作用。
《肾脏时讯》:为什么只用白蛋白尿的排泄诊断DKD有局限性?
陈晓岚教授:对2型糖尿病患者易误诊目前用微量白蛋白尿诊断DN更多是基于针对1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而2型与1型糖尿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包括危险度方面。若把微量白蛋白尿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DN的早期诊断标准会造成很大比例误诊。研究证实,临床诊断为DN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2/3以上最终被病理诊断证实为非糖尿病肾病(NDN)。
与肾功能损害的进展缺乏一致性有研究显示,在进展为终末期肾病的糖尿病患者中,仅50%左右伴有临床白蛋白尿,有1/3患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之后较快地发展为进展性DN而不出现临床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尿缓解的患者仍会发生早期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肾脏时讯》:溶血是血液透析常见的并发症,应如何预防和治疗?
陈晓岚教授:
一、发生原因:
1、血泵或管道内表面对红细胞的机械破坏。
2、透析液高温、低渗和透析用水水质异常。
3、异型输血。
二、临床表现:
血管内呈淡红色。患者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心绞痛、背痛、腹痛、寒战、低血压、严重者昏迷。
三、处理方案:
1、立即停止血泵,夹住血路管道,丢弃透析器和管路内的血液。
2、对症治疗高血钾症、低血压、脑水肿等并发症。
3、吸氧。
4、贫血严重输新鲜血液。
5、检查透析器温度、电解质浓度和透析用水等明确溶血原因。
6、尽快恢复透析治疗以纠正高血钾症等。
现场花絮:
《肾脏时讯》现场采写,未经许可不可转载,如有转载请联系我们~
凯德传媒《肾脏时讯》为凯德传媒旗下学术平台之一
致力于肾脏病领域学术及会议活动的推广与服务,若您有任何疑问,或有相关的会议或活动信息需要发布,欢迎您致电或邮件至webmaster
kdme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