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距离年实现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阶段性目标、年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可谓近在咫尺。作为深化“医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的重要举措,今年年初,苏州市健康市民“”行动计划全面启动。这些实实在在的举措,显示出苏州医改正向纵深挺进。急病要急协同救治能力得到提升胸痛、卒中、创伤以及与危重孕产妇、危重新生儿相关的疾病,近年来威胁着我市居民的健康和生命,而救治的及时和高效可降低致死率、致残率。为此,苏州正围绕这五大“急病”,建立城市多中心疾病协同救治体系。就在不久前,26岁的“准妈妈”小芳(化名)头一次感受了该体系带来的益处。孕32周的她因为“双胎、重症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妊娠期急性脂肪肝待排”医院本部产科高危病房。在产科高危病房,小芳被确诊为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且已并发凝血功能障碍、肾功能损害。“甲强龙40mg静推,纤维蛋白原4g静滴……”小芳迅速进入手术室,一小时后,医护人员的紧张忙碌得到了最好的回报——母女平安,大女g、小女g,新生儿评分均为10分。然而,产后一天,小芳出现多脏器功能严重损害表现,病情危重,立即被转至重症医学科进一步抢救治疗。在多科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小芳病情逐渐趋向稳定,经过20多天的治疗,小芳平安出院。了解到,医院自成立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后,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已经多次成功救治重症危急孕产妇。同时,各市、区(除姑苏区外)正在分别建立危重孕产妇救治分中心,完善绿色通道,建成区域协同联动的危重孕产妇救治网络,支持中心与分中心之间的远程会诊和医疗力量的有效调配。此外,对于胸痛、卒中、创伤、与危重新生儿相关的疾病,记者还了解到,目前苏大附一院、医院、医院已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在此基础上,苏大附二院要建成国家级胸痛中心,各市、区(除姑苏区外)分别建立市胸痛中心和分中心。在医院本部和苏大附儿院,正在建成苏州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各市、区(除姑苏区、工业园区外)分别建立1~2家危重新生儿救治分中心,实现危重新生儿救治资源有效调配和远程会诊功能。在苏大附一院建成国家高级卒中中心的基础上,苏大附二院、医院力争在一年内建成市卒中中心,达到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建设标准。姑苏区以外的各市、区分别建立卒中分中心,建成区域性卒中预防与救治网络。在市区建成3家Ⅰ级创伤救治中心基础上,各县级市、吴江区、吴中区、相城区、高新区分别建设Ⅱ和Ⅲ级创伤救治中心,共同建成区域性创伤救治体系,建立苏州市创伤救治信息网络平台。慢病更准高危人群及早筛查干预上周,家住娄江社区的方老伯接到了来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电话,得知,先前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留下过健康档案的他,被社区的全科医生筛查为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通过进一步的超声检查,方老伯被发现右侧颈内动脉中度狭窄,两侧颈部动脉多发斑块形成。正在社区巡诊的医院东区医生立即对方老伯的病情进行了诊断,建议方老伯在社区开药,及时接受治疗。为让像方老伯这样的病患被尽早发现和诊治,苏州正围绕肿瘤、心脑血管病、高危妊娠这三大疾病,分别建立高危因素筛查机制,筛出的高危人群被“定位”,纳入随访管理。“目前经过初步筛查,我们辖区有两万人被定位为高风险人群。”在娄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医生陆崇君正在对该辖区有健康档案的居民进行高危因素筛查。他告诉记者,近一月来,居民中已经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心血管高危人。对于心脑血管疾病,苏州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相关检测以及初步心血管健康状况调查,提供心脑血管病健康状况评价。对被认定为高危可疑对象的,接受进一步健康状况调查,由医生给出明确诊断和针对性综合健康干预建议,提供健康指导并持续随访。针对居民疾病谱中的高发肿瘤,在社区居民中开展危险因素调查和高危人群评估,在此基础上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建立“社区——医院”居民肿瘤筛查机制,对高危人群实行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对筛查发现的肿瘤患者,及医院转诊治疗。此外,苏州正在建立妊娠危险因素的筛查和预警制度。对孕产妇进行危险因素的首诊排查、分类登记、专案管理和转诊服务,并负责对高危孕产妇的宣教指导和追踪随访。各级医疗保健机构和助产服务机构在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分别进行相应的危险因素筛查,将妊娠风险以及妊娠合并症、并发症进行标识、警示,完善会诊、转诊制度,实施分级分类诊疗和管理。一个平台为市民健康当好“守门人”苏州市健康市民“”行动计划中的另一重要部分,即建立一个“市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平台”,提高社区对居民的健康指导和综合防治水平,促进疾病管理关口前移。据介绍,未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贴近市民和最方便服务的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在完成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任务基础上,强化市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的功能。比如说,将重点做好针对重大疾病和慢性病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开展肿瘤、心脑血管疾病和高危妊娠筛查并形成健康评价报告,据此向社区居民推荐分年龄、分性别、有针对性的体检套餐;通过市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医院的专业联动和专科协作,为加强社区居民综合健康管理提供坚实的平台支撑。根据目标,到年,市区的公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全部强化达标为市民综合健康管理服务平台。同时,还了解到,除改革医疗卫生供给模式之外,苏州在分级诊疗制度建设中注重激活体制机制,目前正着手推进分级诊疗四大基础性制度体系建设,使前不久七部委印发的《关于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指导意见》能够尽快落地生根见成效。——建立家庭医疗护理服务价格体系(严格讲我国只有医疗机构的医疗价格服务体系,亟待补缺)。将适宜在家庭开展的医疗护理服务项目分为特需项目和基本项目,特需项目实行市场调节价,基本项目执行*府定价和指导价,完善医保、财*配套*策,建立推进分级诊疗的动力机制。——建立家庭医生(护士)执业体系。以*府规范性文件形式出台“苏州市家庭医生(护士)执业管理办法”,推动医护人员多点执业和自由执业,健全推进分级诊疗的法制机制。——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联体药品连供体系。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足额配备相应的临床用药,实现医联体内二三级医疗机构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间的用药衔接,完善推进分级诊疗的用药保障机制。——建立医养融合养老服务体系。从制度层面打通医疗服务与养老服务两个体系的融合通道,努力补全我市医疗服务体系中慢病康复、长期护理的短板,完善推进分级诊疗的长期照料载体机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