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医院出入口发热患者筛查情况进行督导
超前部署未雨绸缪
“收得进来,转得出去,治得好,打得赢”,这是张保朝挂在嘴边的话。1月中旬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医院被确定为医院之一。医院抗击非典、手足口病、禽流感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优秀专家和优秀院长,张保朝敏锐地意识到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性。1月19日,医院成立了新冠肺炎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及专家救治小组。1月23日,当全市进入一级响应状态时,医院立即成立了指挥部,院*委书记翟玉峰、院长张保朝亲任**总指挥,张保朝负责医疗救治全面指挥调度工作,医院全面进入一级战备状态,各科室迅速开展疫情防控工作。为收治新冠肺炎病人,张保朝想方设法整合院内医疗资源,将一座五层单独病房楼腾空改造为专用隔离病区,抽调感染、呼吸、重症、心血管、内分泌、中医等专业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后充实到发热门诊以及隔离病房。春节期间,找不来工人,张保朝就动员院内职工一起动手,昼夜开工,加班加点,在最短时间内将发热门诊隔离病房改造成功并投入使用。他深知,每项工作事关隔离区医护人员及患者生命安全,不能有一丝一毫马虎。因此,大到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怎么设,危重病区、重症病区、轻症确诊病区、疑似病例病区、过渡隔离病区怎么分隔,小到门窗缝隙如何密封,他都全程参与指导,不放过任何一个风险点。在他的指导下,各项准备工作同时进行,有条不紊。对全院医务人员进行培训;设立发热门诊,规范预检分诊流程,在全市率先设立了普通病区入口处询诊台;购置了南阳市第一台负压救护车,以及移动X光机、ECMO及其他呼吸机;安排职工食堂大量采购生活物资。督导医技楼进出患者登记情况
全力以赴保护医护
医院是全市抗击新冠肺炎的前沿阵地,从1月24日中午开始,相继有新冠肺炎疑似病人被送入。虽然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十分充分,但由于疫情凶猛,收治病人不断增加,医院医用防护物资明显紧缺。为了让一线人员能够全副武装参加战“疫”,张保朝带领装备科千方百计采购口罩、防护服等防护用品。查通讯录、打电话联系厂家,他在会议室里一待就是一整天。有时联系到几百公里外的兄弟地市能支援三五百个口罩,张保朝立即让设备科工作人员连夜开车过去运口罩回南阳。而他自己为了节省防护用品,经常只戴一个普通的外科口罩就冒险去一线督导,“把防护物资留给临床一线!”由于着急上火,他嘴角生泡、声音嘶哑,但是从来不敢多喝水,因为一旦反复摘下口罩喝水,就必须要换新的口罩,这是他舍不得的。“要把中医药这面旗帜插在抗疫战争的前沿!”张保朝在河南省内率先开展中医医师进驻隔离病房,开展中西医结合,使中医中药在新冠肺炎救治工作中做到“三个深”:深入病房,深入观察,深度结合,使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中西医结合率达%。为给一线医护人员创造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医院周边10家宾馆作为医护人员的休息区,派出各*支部书记进驻服务,减少了一线人员与外界的接触。医院防护物资
勇于担当严防扩散
在做好救治病人的同时,张保朝清醒地认识到防控疫情的扩散蔓延更是所有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他要求把所有发热病人第一时间引导至发热门诊,并创新性地在发热门诊划分一般发热患者(非湖北、武汉相关人员)就诊通道,以及与湖北、武汉相关发热患者就诊通道,有效预防交叉感染;在医院大门、门诊大厅、住院病房、办公区域设置体温测量设备,设立医护人员专用通道,将人员进出通道有效区分开,严格检测体温,严格规范佩戴口罩;在各家属院设立卡点,落实出入人员体温测量、信息登记;对院区内、各家属院及外来车辆进行科学化、规范化消*,做到完全、彻底、无死角。为了确保院内救治和防控措施到位,张保朝每天晚上都要到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家属院暗访,对全院疫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尤其是对发热门诊、预检分诊等重点部位进行督导,确保院内防控措施做细做实。为此,他经常从早上7时工作至次日凌晨2时,没有按时吃过一顿饭,经常以馒头、方便面充饥。身旁的工作人员劝他休息,他总是说:“和一线的医务人员比起来,我这点苦算什么。我是院长,必须冲在前面!”在张保朝的带领下,医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及疫情防控工作井然有序。多名医护人员分四批,一批接一批冲锋到最危险的抗疫一线,而张保朝始终和他们并肩战斗。在确诊病例及重症、危重症救治过程中,医院在全市做到了五个第一:ECMO技术和连续性血液滤过技术第一次在南阳市联合应用于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的救治;南阳市第一例确诊患者于2月2日治愈出院;南阳市第一例确诊重症治愈患者于2月4日出院;98岁的全国最高龄患者于2月14日治愈出院;南阳市第一例利用新冠肺炎康复者血浆医院。督导一号病房楼进出患者登记情况随医院复诊的到来,张保朝的心又揪了起来,“疫情防控一刻也不能松懈,为了全市人民的生命健康着想,一定要严防死守,严防疫情输入!”50多岁的他眼神坚定,随时待命接受新的任务。(记者王渊博通讯员徐进彭伟一文/图)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