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医院心脏内科为一名暴发性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成功建立外周插管V-A(静脉到动脉)ECMO,并在ECMO循环辅助下抢救成功。医院首次在ECMO支持下成功救治的暴发性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病例。
心脏内科团队在为患者插管建立ECMO
患者为一名29岁年轻女性,因发热、肌肉酸痛、乏力1周,呼吸困难1天入院,患者病情进展迅速,心功能持续恶化、血压进行性下降,随转入心脏内科监护室(CCU)治疗。此时,患者精神极度衰弱,血压60-70/40mmHg,心率次/分,呼吸30次/分,颈部及胸部皮肤呈花斑样,双肺底湿性啰音,床旁心脏彩超示双室壁弥漫性运动减低,双室收缩功能显著降低,左室射血分数不足20%,心肌损伤标记物肌钙蛋白I及心力衰竭标记物N端B型利钠肽原明显升高。心脏内科副主任尹春琳带领心脏内科监护室团队当即诊断为暴发性心肌炎并心源性休克。团队第一时间决定应用ECMO支持治疗。
心脏内科ECMO医护团队立即展开抢救,有条不紊的开始连接并预冲管路。医院心脏外科危重症中心主治医师江春景的指导帮助下,穿刺右侧股动静脉置入V-A模式ECMO,转机成功。
患者在ECMO辅助支持下循环逐渐稳定
在随后的治疗中,心脏内科ECMO医护团队24小时坚守,医院多学科联合的优势,给予了包括ECMO循环支持、体外循环管路管理、抗凝及抗栓管理、院感防控、床旁心脏功能监测、床旁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下肢远端灌注监测等,并给予糖皮质激素冲击减轻心肌水肿、丙种球蛋白调节免疫、奥司他韦及更昔洛韦抗病*等对症支持治疗。历经5天5夜的奋战,终于在ECMO术后第6天,经全面血流动力学评估,患者心脏功能基本恢复正常,顺利撤机。经过CCU全体医护人员19天的精心救治,患者康复出院。
患者康复出院
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的最危重类型,以病情凶险,迅速出现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为主要特征,死亡率可高达80%。早期使用体外生命支持是扭转循环衰竭及治疗的关键。体外膜氧合(ECMO)是常用的体外生命支持方式,可部分或完全替代患者心肺功能,从而维持有效的循环和氧合,为心肺功能的恢复赢得宝贵时间。ECMO医院,甚至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的危重症急救水平的一门技术。ECMO技术要求高,需要一支训练有素的团队,需要前期充分的技术培训、基础理论学习、仪器耗材准备,ECMO一旦建立,考验的是一个学科综合的危重症救治和管理能力。在ECMO辅助期间需要循环和呼吸管理、置管及体外循环管路管理、床旁超声监测、血流动力学评价、以及呼吸机、主动脉球囊反搏、床旁血液滤过等技术支持,需要学科的长期发展和积累。
该例患者救治成功得益于院领导对开展ECMO的大力支持;得益于医务处、医工处和后勤中心在ECMO设备及耗材等准备、协调中的鼎力支持和通力协作;得益于重症医学各亚专科、急诊科、心脏外科、血管外科、血管超声科、检验科、药剂科、导管室及手术室等多科室积极合作;得益于心脏内医院、医院心脏ICU学习培训;得益于医院心脏外科重症监护室主任侯晓彤、贾明团队在前期ECMO技术学习与准备中给予的无私支持和帮助;得益于心脏内科医护团队反复演练ECMO管路连接、预冲、穿刺插管、突发情况处理及院内转运、建立ECMO团队的长期积累。
此次治疗的成功开展,医院心脏内科CCU对危重症的诊疗迈上一个新台阶,医院重症医学专科的优医院多科协作的诊疗优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