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解心脏起搏器以前,我们首先了解一下人类心脏的基本工作状态。大家知道只有心脏有规律的、不间断的跳动,生命才能延续,通常心脏每分钟跳动60-次,每天跳动10万次左右,当发生某些疾时,心跳会逐渐减慢,甚至停止,这就会引发很多危险情况。
一般来讲,心跳每分钟小于40次患者就会出现乏力、头晕;心跳停跳3秒钟就会出现一过性的眼前发黑;5秒以上就会出现意识丧失、突然摔倒等情况;8~10秒以上就会出现抽搐,严重的可能造成死亡。
出现这些情况该怎么办呢,这就需要一个能够帮助心脏跳动的装置,这个装置人工心脏起搏器。
起搏器的构造
简单来讲,起搏器由起搏脉冲发生器以及起搏导线两部分组成。脉冲发生器其实就是一个电子元件,可以简单理解成我们平时应用的电脑或者手机一样的电子芯片,它能够收集心脏跳动的基本情况,并且在心脏跳动缓慢或者停跳的时候发放电刺激,让心脏重新恢复跳动。起搏导线就是将人类自身的心脏和起搏器连接起来,通过起搏电极就记录到心脏的跳动情况,根据心脏的跳动情况随时调整起搏器的工作状态。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起搏器的主要功能
通常来讲,起搏器主要有两个功能:
1、持续的监控心脏是否能够正常跳动;
2、当发现心跳缓慢或者心脏停跳的时候起搏器帮助心脏跳动,起搏器在帮助心脏跳动的过程中仍然在持续的监控心脏的活动,如果自身心脏跳动回复,那么起搏器就不跳了,自动恢复到持续监控状态。
简单来讲,自己的心脏不能跳动时起搏器帮你跳,自己的心脏跳动的非常好的时候,起搏器处于备用状态,也就是说起搏器为你的心脏跳动保驾护航。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起搏器的适应人群
通常来讲,出现以下情况下需要到专门的起搏器门诊就诊:
1、活动耐量较前明显下降,从事以前同样的活动出现明显的气短、胸闷,头晕等症状;
2、自己数脉搏发现明显减慢,每分钟小于50次;
3、出现眼前发黑、意识丧失、突然摔倒等情况。
出现上述情况时应尽快就诊,通过相关的检查,如果能够明确上述情况由心脏跳动减慢引起,则需要植入起搏器。
近年来,这类患者越来越多。今年,医院心血管内科已经为30余名患者植入了永久起搏器。为进一步方便患者就诊,我院专门设立了起搏器专病门诊,出诊时间为每周五上午,其中每个月第四个周五会专门进行起搏器的程控,不定期的进行起搏器患者交流会。
医院心血管内科会用更加精湛的技术、更加细致的服务为您的心脏保驾护航!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