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K注:版ADA糖尿病诊治标准于年年末发布,总体延续了版本以来的架构,在内容上较版有较多更新,也体现出糖尿病领域的飞速进展。CK经典文献翻译组在-版标准的中文译文基础上,启动版ADA糖尿病医学诊治标准的翻译;关于前两个版本的中文内容可参考:
指南共识lADA糖尿病诊疗标准(目录+中文译文全文链接)
指南共识lADA糖尿病诊疗标准(全文译文,M)**
新译文会陆续发布于
远程医疗是利用远程通信技术(包括互联网平台、移动通信和可穿戴远程监测设备等)作为辅助工具,向需要医疗服务和健康管理的个人提供专业指导建议和有价值(value-based)的服务。
远程医疗服务涵盖三大领域:
一、维护健康(Promotion)
二、预防疾病(Prevention)
三、诊治疾病和康复管理(Prescription)
《远程医疗实践国际规范与指南》第2版
从一个世纪前最原始的电话交流方式咨询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到今天5G通信时代和全球万维网平台上的远程医疗和健康咨询,无数次真实事件验证了远程医疗服务和面对面医疗服务质量相当,赢得了患者信任和专业人员满意。重点
医院
远程医疗专科建设
具体到临床专业学科建设,除了熟知的远程精神病学(Tele-psychiatry),远程卒中(Tele-stroke),远程儿科(Tele-pediatrics)等,在疫情之后或后疫情时代,医院应重点探讨规范化建立远程肿瘤学(Teleoncology)专科服务,医院的医院。“建立医院,从顶层设计开始,选医院特长的远程专科/专项。医院没有远程临床专科体系,依然停留在互联网平台的服务功能,缺乏医疗服务的核心本质,很难吸引病人或客户使用。”——“医院顶层设计和高级管理研修班核心主旨”(点击链接阅览详情)。类似精神疾病病人一样,肿瘤患者和幸存者在整个医疗诊治和康复过程中,尤其平稳期需要持续专业随访和咨询指导,需要及时获取健康专业咨询。肿瘤疾病已经成为慢病管理范畴。
然而,在积极治疗和康复随访过程中,肿瘤患者最担心的是在身体抵抗力下降同时稍有不慎,被传染上新冠病*疾病(疫情仍在持续)。
肿瘤患者群体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群体的第二大患者生存者群体,他们急需一种相对安全、又保持和医生密切联系的疾病管理模式,包括远程会诊;治疗流程(手术、化疗或放疗)等。
疫情之后,医院开始探讨患者诊疗流程再造,旨在最大限度保护患者安全就医。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美国远程医疗协会和临床肿瘤相关技术委员会对现有远程医疗实践进行归纳和总结,认为远程肿瘤诊疗和健康服务能够切实改善肿瘤患者的就医环境,降低医疗成本和保障及时获得专业/专科服务。
远程肿瘤专科医患交流方式包括:同步音视频交流或异步文档资料传输评估;或者混合方式等。参与临床试验的患者配备可穿戴远程监测辅助工具,便于收集实时数据信息。
远程肿瘤专科服务项目包括:远程肿瘤遗传学;癌症疾病相关的智能App;远程化疗指导;远程健康管理;幸存者随访护理;远程姑息治疗和获取临床试验的资源信息。
远程肿瘤病理学对于癌症疾病诊断和鉴别诊断,精准治疗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细胞病理学和组织学诊断均可以同步和异步完成。
成功案例
AI机器人辅助远程肿瘤病理学诊断
医院提供“远程肿瘤专科App”与患者个人健康档案互联,管理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监测生活方式变化、药物依从性和居家护理等。
成功案例
辅导居家肿瘤患者缓解疼痛症状
医院远程肿瘤专科服务还包括支持肿瘤专科医生提供家庭医生的远程教育,针对患者和家属的科普宣教。这些内容应当保持和常规临床肿瘤专业标准一致。
此外,美国国家远程医疗资源中心为感兴趣建立(医院)远程医院决策者提供建设远程肿瘤学科的成功案例,数字化培训教学和虚拟社区交流平台等。
总之,通过参加主题专项培训活动,能够准确把握如何设计医院临床专科(包括远程精神病专科,远程肿瘤专科,远程儿科、远程卒中专科以及远程传染病专科/发热虚拟门诊等),彼此交流经验和分享在真实环境中遇到的问题和各种解决方案。比如说,远程肿瘤专科最大的局限是体检触诊,是如何解决的?
医院专题讲座系列(二)医院远程肿瘤专科建设顶层设计架构,包括内容:
1、医院建立远程肿瘤专科优势
2、远程肿瘤专科包括哪些服务项目?
3、如何建立多学科远程会诊平台?
4、成功案例解析和实用方法/量表
主讲:时占祥
远程医疗实践规范和指南
主编译
时间:年6月21日(周日)晚8:30
方式:Zoom远程视频交流/讲座
报名: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