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心脏科以有限的体量实现了年门诊量、住院患者量和手术量、介入治疗量等均居医院同科室前列,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并广受好评。医院从医院心脏科的发展中吸取经验,更好地开展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门诊》杂志特别邀请医院心脏科主任徐东教授介绍科室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探讨如何进一步改善患者管理,做好心血管疾病防治工作。
医师专访INTERVIEW
﹀
﹀
﹀
《门诊》:医院心脏科的门诊量和手术医院同科室前列,作为科室主任,您能否介绍一下医院心脏科科室建设方面的特点和经验?对科室未来的发展您有何规划或期望?
徐东教授
医院医院资源,医院龙头学科的特点,谋取发展。心脏中心年初成立时年门诊量为98,余例,年的年门诊量已达,余例。年从零起步的电生理射频消融技术,经过8年发展治疗量医院首位。当然,我们希望的不仅仅是数量增加,更重视质量的提升,但量的增加也说明了科室定位的准确性。门诊量、住院患者量、手术量以及介入治疗量的增加为心脏科医疗、教学和科研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些数字的增加虽然有医改的推动作用,但不可否认心脏科的影响力也在增强,就诊患者不仅来自北京,外省市的患者也约占20%,我们已经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和患者信任。
从管理角度,我们认为科室发展的顺序是:个人、科室、医院和学科,即个人发展服从科室发展,医院发展,医院层面,学科发展都非常重要,而学科发展要依靠专家能力和影响力的提高。截止目前,我科已输送7人次赴欧美等发达国家进修,发表了约20篇高质量SCI文章,培养了若干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申请了两项国家级课题,成功申请到3个国家级培训基地,包括全国冠脉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全国起搏、电生理专业培训基地等。心脏科无论保守治疗、内科介入治疗和外科搭桥手术水平均得到提升,证明科室发展中学科建设永远是第一位,对人才的培养和尊重永远是第一位。在医疗教学方面,我们近些年培养了十几位讲者,在首都医科大学系统演讲比赛中一直稳居前列,且在去年全北京市高校演讲比赛中获得一等奖。另外,我一贯强调科室凝聚力,虽然硬件环境受限,但科室人性化管理做得很好,比如带薪休假的有序执行,大家都相互关爱,相互支持。
谈及未来发展,医院或专家资源可能会成为现实,作为科室管理者和学科专家,我们要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医院之类的尝试以失败告终,多是因为未能意识到最终要落实到医生对患者的治疗。我们已经在利用互联网技术进行真实世界研究,搜集数据,并增强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以获得更好的成果。我们正在做一些尝试,比如通过app进行患者教育和出院后管理;也希望利用互联网拓展医疗空间,医院医生建立起一个可以在线对患者进行远程会诊的网络交流平台;在科普内容上也在做一些工作。未来利用好互联网技术非常重要,但一定要接地气,要有可持续性,期待通过这些努力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门诊》:患者管理是影响临床获益的关键环节,针对心脏科常见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您认为做好患者管理的重点是什么?以血脂管理为例,如何才能做好二级预防,有效遏制事件再发?
徐东教授
整个医疗市场目前更注重的是院内管理,而相对忽视了院前和院后管理。实际上院前科普教育进行一级预防很重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或对疾病的认识,很多医院这个层面。院内管理方面要注重提高技术,排除个人倾向性,避免过度医疗,给患者提供最佳、最客观的治疗方案。在医疗过程中不仅要了解患者的病情,还要了解可能影响治疗策略和效果的其他方面因素,如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婚姻状态、心理状态以及家庭负担等,人文沟通是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一点。
我国医学的落后不在于技术,PCI发展速度和搭桥技术水平已经媲美或赶超发达国家,但这并不足够,院后管理是我们一个薄弱环节。患者生活方式的改变包括戒烟、控制体重、调整饮食结构等,这些都是院后管理的基础。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如血脂和血压的控制,这对高危的ACS患者尤为重要。
在*府支持下,危险因素控制教育已经开展多年,大家对血压比较重视,但对血脂管理,患者、部分医生和极少数心血管医生尚认识不足,且经济水平不同地区的差别显著。传统的患者教育是一种手段,但受众非常有限。医院量身定做的app目前正在开发中,功能包括患者教育、信息搜集、患者反馈、患者依从性培养等,我们可以藉此为患者提供免费服务,提高知晓率,并及时督促患者用药,促使血脂达标率提升。总之,只有包括医生在内的全民都先重视起来,才能谈到达标,才能实现降低心血管风险的目的。
《门诊》:近几年来,血脂领域非他汀类药物与他汀联合降脂是一个热点研究方向,您的团队今年也发表了相关研究,能否谈谈您对联合降脂尤其是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的看法?
徐东教授
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防治,危险因素管理包括血压、血脂、血糖以及戒烟等都非常重要。降脂治疗中,他汀类药物是一线治疗方案,其基石地位不可撼动,但也要注意到他汀治疗虽可减少心血管事件,剩留风险仍然很高,而联合治疗是近年来不断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方向。IMPROVE-IT研究的发表为他汀联合依折麦布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证据,为临床增添了一种降脂的手段和武器,也为指南调整降脂靶目标提供了重要参考。年ACC/AHA血脂管理指南曾推荐取消靶目标,今年新的血脂指南又回到靶目标上来,年AACE/ACE2型糖尿病综合管理方案共识声明还将糖尿病合并ASCVD的患者定义为超高危,推荐LDL-C<55mg/dl,支持了LDL-C水平低一点好一点的观念。
安全性也是我们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不可回避的是,我们不可能无限增加他汀剂量来实现更低的胆固醇水平,需要考虑大剂量他汀对肿瘤、糖尿病、肝功能异常风险的影响,加用非他汀类降脂药如依折麦布可以减少他汀用量,同时提供强效的降脂作用,这可能是一个亮点,也是患者的福音。我们不会毫无保留的接受一种药物,也不会毫无理由的拒绝一种药物,要考虑临床获益和经济效益比。
我们近些年的课题申请和文章发表都是围绕血脂管理和血栓斑块开展,我们做的研究是挑选的高龄ACS患者,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mg,一组给予阿托伐他汀10mg加依折麦布10mg,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方面并未得出阳性结果,这可能与研究规模和研究设计有关,但联合治疗在安全性方面已经显现出一定优势。我们目前正在做的一项多中心研究邀请了课题设计方面的顾问参与,提高研究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对比阿托伐他汀联合依折麦布与阿托伐他汀剂量翻倍对颈动脉斑块缩小和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的影响。我们希望明年末可以呈现研究结果,为血脂领域提供新的客观、公正的证据。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门诊新视野|《门诊》杂志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