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大年初八,也是春节假期后的第二个工作日。经过一天的工作,各位“打工人”的上班状态是否调整好了?
在#上班第一天到底能有多困?#热搜话题中,记者看到有不少网友吐槽,经过快乐的假日时光,自己的时差已经“倒”了,明知天亮要上班,却总翻来覆去睡不着。而上班的第一天,不少人昏昏沉沉,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工作进度。
此前,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了一份冲上微博热搜的报告,调查显示,当下我国超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其中超四分之三的人晚11点以后入睡,近三分之一的人熬到凌晨1点后才能入睡。值得注意的是,过去一年因受新冠疫情影响,人们居家时间变多,造成整体入睡时间延迟了2至3小时。
久久不能入睡,迟迟无法起床,睡眠问题成为当下热门话题,有的人认为,失眠只是小事。失眠究竟算不算一种疾病?失眠会带来哪些危害?记者就此专访医院睡眠医学中心主任冯霞,专家想告诉你,睡觉这件事,一点也不小!
睡眠医学中心团队
睡眠障碍算是一种病么
“当然算!”针对“睡眠障碍究竟算不算一种疾病”这一问题,冯霞回答得斩钉截铁。
她表示,人如果出现失眠,其严重程度及频度、时间达到了一定程度就会影响社会功能,例如生活、工作、学习受到影响,这显然已经是一种疾病。睡眠障碍其实是一个“总称”,它包含了九十多种睡眠疾病,例如慢性失眠、精神心理相关睡眠障碍、昼夜节律睡眠障碍、中枢性睡眠增多、睡眠相关的呼吸疾病、异态睡眠等。
在春节假期过后,大部分就诊睡眠门诊的病人表现为昼夜节律颠倒。“很多人在回归正常生活时,突然发现无法照原定时间入睡,这就是失眠的开始,然后逐渐恶性循环。”
熬夜、失眠、睡眠障碍三者如何界定?
冯霞表示,在有睡眠条件的情况下,把不愿去睡觉定义为熬夜,例如刷抖音、追剧、聊天等。而失眠是每个人都会出现的情况,偶尔因为一些特殊环境及生活事件,会导致偶尔入睡困难,一旦外界因素消失,失眠状态得以恢复。睡眠障碍既然是一种疾病,其诊断依据主要采用的是国际标准的睡眠障碍分类,每周大约三次以上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等其中一种症状,出现三个月以上,并对白天的行为日常造成影响,就可以诊断为慢性失眠,也就是失眠障碍。
“很多人对失眠并不在意,但其产生的危害是非常可怕的。”冯霞介绍,如果长期失眠,一方面人的大脑认知功能会受损,特别是记忆能力、反应能力、思考能力明显下降。长期失眠还会引发很多躯体疾病,包括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甚至癌症等,还容易增加患上慢性疾病的风险。
失眠的背后常常引发不少情绪问题,如果不及时干预,很可能会演变成焦虑症或抑郁症。“很多病人会自行服用安眠药助眠,医院就诊,我们一看就不是单纯性的失眠问题,常常失眠伴发了一定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甚至是焦虑症抑郁症,所以睡眠可以让我们感知到很多健康预警。”
重视睡眠质量很重要
通过微博搜索睡眠相关的话题,可以发现大部分讨论,是很多年轻人夜间“修仙”的状态,大家抱着手机玩到天亮,却意识不到,手机正逐渐控制我们的睡眠时间。
冯霞介绍,没玩没了玩手机的背后实际上屏幕光源已经在影响入睡。所有电子产品屏幕光源都为蓝光,它会影响大脑褪黑素分泌,褪黑素是大脑在晚上分泌出来促进入睡的内源性物质,一旦长时间盯着蓝光,尤其是关灯后,大脑褪黑素分泌就会延迟,造成无法入睡的情况。同时,很多抖音或电视剧都是比较刺激情绪的,它让大脑皮层兴奋起来,睡意也就随之消失,长期不改善,必然形成慢性失眠。
从近几年就诊的情况来看,通常年轻人都是因为昼夜节律紊乱,只要通过健康的睡眠行为指导,改变睡眠行为,大部分人可以在短期内恢复。30岁至40岁左右的中年人,高发失眠的原因一般为工作压力大,工作节奏快。业务繁忙和长期加班让睡眠的时间越来越晚,慢性压力就会导致焦虑。焦虑引发后,大部分人一开始的表现就是睡眠问题。同时,40岁至50岁左右就诊的多为女性,她们在承担工作、照顾小孩、面对家庭生活时,会产生多重压力,还有女性更年期造成的情绪方面影响,让睡眠感直线下降。
而老年人的失眠相对更复杂,和躯体疾病、精神因素有关,也和生活习惯挂钩,白天总是宅在家里打盹小睡,活动量减少有关,这样就容易引起睡眠驱动力不足。在关于睡眠的热门讨论中,“睡眠呼吸暂停”是一个高频词。冯霞表示,这种疾病在中老年人中非常多,睡眠呼吸暂停会导致夜间缺氧的情况,造成“睡眠呼吸暂停”的因素很多,医院进行诊断。
在与冯霞的交谈中,她多次提到“重视”这个词,她表示,如果现阶段失眠的情况没有对日间状态造成影响,可以尽快自行调整。睡眠因素很复杂,不可抱有侥幸想法,失眠时间拖得太长,非常容易发展成慢性失眠。
医院贵州省精神卫生中心遵义医院来源:天眼新闻陈大炜彭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