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一对医生夫妇因忙工作亏欠对孩子的爱
父亲给5岁女儿写了封信
内疚、辛酸、爱和期许
是否也戳中了你的内心?
部分内容摘录
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被窝里做着香甜美梦的时候,5岁的小家伙已经在当医生的父亲催促下不到2点起床了,不为别的,只是因医院值班,当医院加班急诊手术,孩子只能带去值班室,让值班的护士帮忙照顾……
当别的孩子哭着闹着要看奥特曼连环画的时候,5岁的小家伙却拿着爸爸的那本非医学人士“不忍直视”的《人体解剖学》翻得起劲,时不时地看着图片在自己和小熊身上比划,自己最爱的那个洋娃娃身上总有那么几个画上去的伤口和包扎的痕迹……
当别的孩子在父母身边倾听着各种公主王子故事的时候,5岁的小家伙却是在父母身边,听着妈妈讲的神经科的各种疑难杂症如何费力查清、有效诊治;听着爸爸讲的手术台上动脉瘤夹闭过程中大出血抢救的惊心动魄……
事实是,我们更想告诉孩子,再也没有人比你的医生父母更爱你,也没有比他们更酷和更重要的人了。只因为他们从事着要用心去奉献、要用爱去温暖的职业,他们没法把对你的那份爱全身心地奉献给你,也许你会像小草一样顽强地生长,最终你也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但现在的你却像风吹大的孩子……
昨日,陕医院脑外科医生畅涛在朋友圈公开了一封给5岁女儿小豆兵的千字长信,感慨和妻子同为医务工作者,根本无暇照顾孩子。信被近名医生朋友点赞留言并转发,有人直呼“泪目”。
内疚的长信
凌晨把孩子拽出被窝去加班
细节里满是亏欠
“因为手术,凌晨2点将孩子拽出被窝,交给值班护士照顾”“别人的孩子抱着洋娃娃,女儿却翻看‘人体解剖图’”……在
伤感的团聚
看到妈妈回来
孩子先是愣住之后“哇”地哭出来
畅涛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医院后还兼任西医外科学的讲师,工作的忙碌程度可想而知。妻子是他同班同学,毕业后又先后考取复旦硕士和四医大(现更名为空**医大学)博士,是名副其实的“学霸”,医院神经内一科工作。
年2月13日,畅涛的爱人被派往北京进修一年。“这一年,爱人总共回家4次。有3次还是为工作,只有年11月22日,为女儿5岁生日回来。为让女儿惊喜,爱人故意在女儿回家后敲门。看到妈妈站在门口,在卫生间门口站着的女儿,先是愣了约30秒,‘哇’地哭了出来,哭得我和爱人眼角都泛起了泪花。第二天,她就返回北京,甚至没法一起过个周末,我送她到北客站,边开车边数落道‘拼搏难道不是为了家,为了孩子?你这样是为啥?’爱人没回答,哭着离开了。”
“平静下来后,我很后悔,妻子这么拼也是为了挽救更多病人的生命和健康。虽然女儿还是没有妈妈陪。”说到这,畅涛眼圈有点发红,“还好,一年进修就快结束了。”
惊喜的接学
女儿兴奋地向同学“炫耀”
“你们看,我爸来接我了”
女儿3岁起,畅涛就将她送到西稍门附近的托管班,“这样顺路送顺路接,方便”。甚至托管班老师也心疼地说:“你家姑娘总是来得最早,走得最晚。”
“我们住在边家村附近,我每天6点50分从家出发,通常女儿7点就到了托管班了。如果我接,很少能在幼儿园放学时接女儿回家,即使不加班,也得到晚上7点半以后才能从咸阳赶回来。”畅涛说,“我至今都记得,那次放学时我准时去接女儿放学,她排在队伍第3个,看到是我来接时,使劲摇摇前面2名同学,说‘你看,我爸来接我了’,然后又向队伍后面跑去,逐一对每一位同学说,‘你看,我爸来接我了’。”畅涛说,当时高兴得想哭。后来听说是幼儿园有小朋友问女儿:“你有爸爸妈妈吗?”才明白女儿为何那么兴奋。
父亲的心愿
没法时刻陪伴
惟愿孩子能顽强生长
“有一次女儿在幼儿园呕吐,接到老师电话时我手术刚进行一半,只好说,如果没发烧,可能是消化原因,等我忙完来接吧。”畅涛说,他知道其他小朋友一生病,家长会立刻冲到学校。他也想第一时间赶去,可上了手术台,什么都不能想。”他说,接到孩子时,其他小朋友都回家了,觉得自己很失职,那次他哭了。
昨晚,提起畅涛的女儿,幼儿园宋老师对记者说:“孩子那次呕吐,班里的老师都着急得跑前跑后,但畅医生接起电话后语气镇定。可手术结束后,他打过来电话,很着急地问‘孩子现在怎样了,我马上就来’,那一刻才明白这家长‘心大’里也有当医生的不容易。”
尽管满怀内疚,身为医生的父母还是不得不舍小家为大家,但就像畅涛在信的最后写的那样“再也没有人比你的医生父母更爱你”,只能祈愿“风吹大的孩子”即使没法拥有时刻陪伴的爱,也能顽强生长。
无奈的失衡
当医生难“顾家”
对父母也深感亏欠
除了女儿,对父母,畅涛也深感亏欠。
“爱人进修这一年,多亏丈母娘专程从西宁赶来西安帮忙。而我母亲因照顾父亲和我腰椎骨折的奶奶十分忙碌,我却一点儿帮不上忙。”畅涛说,“每次看到丈母娘忙前忙后的身影,我也只能在周末给她放个‘短假’。”
再说起父母,畅涛更觉亏欠。“8年,我一直忙于工作,疏于对父母的关心,尽管和父母同在咸阳,却几乎连回家的时间都没有。父亲先后晕倒4次,我都毫不知情。亏得有一次,我进家门时,发现母亲正扶起父亲,追问下,才知母亲顾虑我工作忙,觉得父亲没啥大毛病,就没开口。父亲检查后,被确诊为‘胶质瘤’,是一种凶险的脑外科疾病。我非常自责,设想假如父亲因患上我主治的病却没得到及时治疗,我该怎么面对我的家人。还好,手术成功,目前恢复不错。”畅涛无奈地说,医生这个职业,即使懂得平衡工作和家庭,也常常失衡。
畅涛说,但既然选择了,就无怨无悔。“有时也在想,到底为什么呢?想来想去,也许不是救死扶伤那么高尚,仅仅是病人治愈时说的一声‘谢谢’,或者一个充满善意的眼神,一切就值了。”他重复了一遍说,“就值了。”
华商报记者付启梦摄影强*
风吹大的孩子
——写给自己5岁的孩子
当别人家的孩子还在被窝里做着香甜美梦的时候,5岁的小家伙已经在当医生的父亲催促下不到2点起床了,不为别的,只是因医院值班,当医院加班急诊手术,孩子只能带去值班室,让值班的护士帮忙照顾。甭管孩子乐不乐意,医院的人几乎都知道这可怜的孩子是谁!
当别的孩子邀请好朋友来家里玩的时候,往往准备着大堆的玩具和美食,在父母的陪同下“肆无忌惮”地开心玩耍,可5岁的小家伙每次却像个小大人一般,安排着别的小朋友排队坐好,叫号接诊,拿着听诊器准确地选择听诊部位,像模像样地当起医生看起病来。甭管孩子有意无意,她玩得最多的游戏永远是给小熊小兔看病打针做手术!
当别的孩子哭着闹着要看奥特曼连环画的时候,5岁的小家伙却拿着爸爸的那本非医学人士“不忍直视”的《人体解剖学》翻得起劲,时不时地看着图片在自己和小熊身上比划,自己最爱的那个洋娃娃身上总有那么几个画上去的伤口和包扎的痕迹。甭管孩子在不在意,她总能比一般大人更准确地找出胃肠肝脾的位置!
当别的孩子为了不去幼儿园大喊肚子疼或“我难受”的时候,5岁的小家伙却知道自己永远不可能用装病这个办法骗到同情不去幼儿园,即使自己真的生病了,即使高烧39度,当医生的父母说得最多的话也是给孩子物理降温,多喝水少用药。甭管孩子愿不愿意,她内心中的感受永远是即使我生病了,不管有多难受,父母才“不会”在乎!
当别的孩子在父母身边倾听着各种公主王子故事的时候,5岁的小家伙却是在父母身边,听着妈妈讲的神经科的各种疑难杂症如何费力查清、有效诊治;听着爸爸讲的手术台上动脉瘤夹闭过程中大出血抢救的惊心动魄。甭管孩子同不同意,她永远无法回避爸爸妈妈讲给她的医疗故事,永远听着比普通人知道的更多的医学名词并时常不恰当地运用出来!
当别的孩子在手机视频里看着打扮靓丽的父母向自己打招呼时,5岁的小家伙见得最多的却是神经介入手术间期,头戴铅帽,脖围铅领,身穿铅衣的妈妈,或者是头戴手术帽,身围手术衣,蜷坐在更衣室地板上刚完成开颅手术的爸爸。甭管孩子满不满意,她见到的永远是狼狈不堪,满脸疲劳的父母,也许在她心里爸爸妈妈永远是天生丽质瑕不掩玉的!
当别的孩子因为磕磕碰碰大医院的时候,5岁的小家伙不管是从床上掉下来,或者是奔跑时不经意地摔倒,所有的医疗措施几乎都发生在厨房里,除非她血流不止不能在家里缝合了,疼痛难忍不能在家里治疗了。甭管孩子中不中意,她的最早的治疗永远是在家里厨房进行的,也许在她心里她比别的孩子更耐摔更不容易生病吧!
事实是,我们更想告诉孩子,再也没有人比你的医生父母更爱你,也没有比他们更酷和更重要的人了。只因为他们从事着要用心去奉献、要用爱去温暖的职业,他们没法把对你的那份爱全身心地奉献给你,也许你会像小草一样顽强地生长,最终你也会成为一棵参天大树,但现在的你却像风吹大的孩子……
陕医院临床科室电话簿
电话簿急救:-
脑病一科:-
脑病二科:-
脑病三科:-
脑病四科:-
呼吸一科:-
呼吸二科:-
消化一科:-
消化二科:-
心血管一科:-
心血管二科:-
心血管三科:-
肾病一科:-
肾病二科:-
风湿肾病科:-
肛肠一科:-
肛肠二科:-
泌尿外科:-
肿瘤外科:-
肝胆外科:-
胸心外科:-
普外一科:-
普外二科:-
脑外科:-
眼科:-耳鼻喉科:-
骨创伤一科:-骨创伤二科:-
脊柱骨科:-
关节骨科:-
骨病科:-妇科:-儿科:-肝病一科:-
肝病二科:-33347
产科:-
新生儿病区:-
肿瘤一科:-
肿瘤二科:-
肿瘤三科:-
肿瘤四科:-
内分泌一科:-
内分泌二科:-
针灸推拿科:-
皮肤科:-
康复医学科:-
口腔科:-
老年病科:-
名医馆:-
健康体检中心:-
治未病中心:
小儿推拿按摩中心:-
美容美体中心:-
医院宗旨
救死扶伤患者至上
医院院训
精诚仁和继承创新
医院精神
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
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求真务实的实干精神
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
刻苦钻研的拼搏精神
爱院如家的主人翁精神
陕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