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内科年会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角色互换,初医院心血管内
TUhjnbcbe - 2021/6/23 20:37:00

医院《“看病不求人,患者少跑腿”优化卫生健康环境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护理部组织全院开展护患“角色互换体验”系列活动,聚焦护理服务短板,聚力改革创新,提升服务效能,努力为患者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满意的护理服务。

心血管内二科股动脉穿刺术后制动体验纪实:

“我怀着雀跃的心情积极争取了这次当患者的机会。因为作为一名护士,每每在病区脚不沾地不停忙碌时,看到患者躺在病床上,都有一股想当患者的冲动。躺在床上不动,哪里是受罪?明明是一种享受啊!”这是护士小唐最初的想法......

那天,我排空小便,缠上弹力绷带、压好1Kg沙袋,美滋滋的躺在病床上,准备度过这短短的6小时。刚开始没啥感觉,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30分钟……不自觉的想动一下,沙袋的轻微移动提醒着我:不能动;60分钟……、2小时……,我的心思不自觉地集中在了右腿上,提醒自己不能动;3小时……觉得绷带勒得有点紧,沙袋压得有点沉,“几个小时了?还有多久?我想小便,我想……”;4小时…腰酸背疼,想翻身,右下肢想做个屈伸运动,不断看表,几分钟一次,度日如年;5小时……感觉已经躺不住了,全身肌肉酸痛,右腿麻木了、僵硬了,感觉腰要断了,真想坐起来弯弯腰,这时要有个腰枕就好了,心情开始莫名的烦躁,想发脾气。看似享受的“躺着制动”竟如此难受,不知道病人是怎样度过的!6小时的计划制动我只坚持了5小时10分钟……

我的身体算是强健的,可躺在病床上“下肢制动”短短的几小时,腰酸背疼、肢体麻木、全身僵硬、焦躁不安甚至被尿憋坏。更何况是饱受疾病困扰的患者,在平时护理时,我们总会告诉他们:“再坚持一会,时间快到了,可以慢慢活动一下,但是穿刺侧下肢别动啊!不能下床小便,只能躺着上!……”,此刻,再听这些话,感觉竟是如此的敷衍。

没有亲身体会,哪来的感同身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日常护理过程中,我常温柔、耐心,但有时也会急躁,总觉得“一点儿不舒服,忍忍不就过去了么?何至于?保住命不比什么都强?”现在发现:错的彻底!

这次体验后,我们立即改变护理思路,在护士长的带领下查找大量的文献和权威指南,制定改善计划,通过聚焦护理短板,提出整改方案,规范了《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护理常规》及《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术后患者健康宣教方案》,细化了股动脉穿刺术后下肢制动个性化健康宣教内容,将每个时间节点的体位、动作、语言进行了规范,做到同质化护理,将变换体位的时间也做了具体要求至少1次/h,协助患者完成术后床上活动与体位变换,从多动嘴改成多动手,同时准备了腰枕及R型垫等多种辅助用具。通过直观、具体的措施指导与人性化关怀,让病人真正学会在整个制动过程中如何进行肢体活动、肌肉运动、被动活动、床上排尿等。规范后进行再体验,之前的身体极度不适与焦躁不安明显减轻。

工作之中无小事,细节决定成败。我们转变理念,渗透角色互换思想,以患者为中心,化被动护理为主动服务,真正实现勤巡视、多交流、早发现、早处理。通往健康的路就在前方,我们必将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供稿科室:护理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角色互换,初医院心血管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