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饮酒或禁食导致血清尿酸迅速波动时,会形成游离的尿酸盐结晶,诱发急性关节炎,称为急性痛风发作。双能CT断层扫描显示,86.4%的痛风患者存在血管中尿酸盐晶体沉积,并且在10.9%的接受心脏移植患者的冠状动脉中观察到尿酸盐晶体。然而,目前高尿酸血症和尿酸盐结晶是否直接引起了心血管疾病尚不明确。
02研究方法研究使用覆盖整个韩国人口的韩国国民健康保险服务(KNHIS)数据库,对年至年之间开始开始接受别嘌呤醇或非布司他的痛风患者进行分析。入组要求起始接受别嘌呤醇或非布司他治疗前60个月内未接受任何降尿酸治疗,并排除肿瘤和接受苯溴马隆治疗的患者。分析住院期间存在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出血等心血管事件的情况
03研究结果我们收集整理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前2年内和停药后2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住院病例,其中急性心肌梗死例,脑梗死例,脑出血例。在这些病例中,在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之前的2年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例(0.每人次,95%可信区间,0.至0.),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之后的30天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例(0.每人次,95%可信区间,0.至0.),开始使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之后的7天内发生的心血管事件83例(每人次0.,95%可信区间,0.至0.)。
从上图中可以看出,在启用别嘌醇或非布司他的时间点前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有一个明显的高峰
04结论启用非布司他和别嘌呤醇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和脑出血显著相关。考虑到别嘌呤醇和非布司他通常在急性痛风发作后几周开始使用,因此急性痛风发作和/或血尿酸水平波动可能与心血管事件存在相关相,部分心血管事件可能为心血管痛风发作所引发。
综上所述虽然“心血管痛风”是文章作者的一种推测,但文章提示我们在给予降尿酸治疗后应加强病情监测,及早发现和干预心血管事件。另一方面,既往认为降尿酸药物(非布司他)增加心血管风险的观念是否需要进一步探讨。但不管如何,痛风和高尿酸血症需要预防和治疗并重,降尿酸治疗采取小剂量起始逐步加量的方案可能更能减少复发,也更安全。?作者:医院管金涛牟晓月
?编辑:医院袁斗
?审稿:医院王小冬
?校对:医院王文龙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