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试图一次次使大地枯寂,而春天又一次次无限轮回的将万物复活...疫情试图一次次将人类吞噬,而我们一次次将其打败战胜。三月已过,四月芳菲。你们就如黎明前的第一缕光,把病*肆虐的世界照亮。
3月,疫情来袭。
医院根据白银市疫情防控总体部署派出7名医院(医院)。
一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中心科护士长杜世霞说:“接到通知的时候,我还在科里工作,当时时间比较紧,随便收拾了些日常用品就出发了。”杜护士长是常年奋战在呼吸危重症一线的“老兵”,在医院的任务中积累了大量的新冠肺炎护理管理经验。
“这次是在家门口工作,势必要做的更好。”杜世霞护士长担任本次医疗救治护理组负责人,医院新冠病区整体护理工作,“医院,也代表了市卫健委,深感责任重大。主要工作除了患者日常护理,还有护理人员的管理、特殊病人护理、护理人员感控等。这次我们的护理人员主医院、市一院、医院,有已经参加过新冠肺炎救治任务的,也有第一次参加的。我要协调好大家的工作,以‘老’带‘新’,做好配合,争取早日打赢这场仗。”
杜护士长介绍,护理人员在病区工作时间比较长,与患者直接接触次数多,除了要进行日常护理工作,还要进行核酸采集、血样采集等操作,以及物资运送、医疗垃圾清运、环境消杀等工作,强度也比较大。尤其做环境消杀、垃圾清运、病房终末消*时,产生气溶胶的风险大大增加,感控安全非常重要。“我们每位护理人员进病区之前,都有院感人员监督,目的是为了让每个人都熟悉工作流程、安全操作,保护好自己,也是保护团队安全。”
医院本次参加治疗任务的护理人员主要来自呼吸、重症等相关科室,为了更好指导患者康复,还专门配备了一名呼吸康复护理人员。
呼吸与危重症监护病房(RICU)护士吕君说:“护理方面和平时差不多,不同的是要做好自我防护和环境消杀,开始有些不熟悉,不过在同事指导下很快也就上手了。”她说在日常护理工作以外,她还注意到患者的心理变化:“我和患者聊天的时候,发现他(她)们或多或少都有些焦虑和紧张的情绪。陌生的环境、疾病、全面防护的医护人员,很容易诱发不良情绪。测量生命体征的时候,他(她)们会与之前的结果对比,生怕指标恶化。其实患者们病情都比较稳定,我会给患者们讲解这些体征数据的正常范围,做好解释工作,多和患者交流、安抚情绪,患者们心态好,对于尽快康复也有很大促进作用。”
重症医学科张大伟、张子龙是护理团队里很受欢迎的帅小伙,他们主动承担起了所在组的消杀、采血等强度较大的工作。张大伟说:“消杀可能是这次护理任务里强度比较大的工作,双层手套、鞋套,活动起来很不方便;收集医疗垃圾时要注意不能产生气溶胶;进行环境地面消杀时,出了汗防护面屏也容易起雾。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发现把碘伏涂在面屏内侧可以防雾。快速、安全做完消杀,尽快脱离可能产生气溶胶的环境,也是最大程度的保护。”在普通环境下抽血,遇到血管条件不好或配合不好的患者时,都是一项有难度的工作,在全副武装下采血更是一种挑战。张大伟说:“静脉抽血还相对容易,采动脉血气时,戴双层手套很难定位。”
对患者除了给予对症支持治疗,适当的锻炼也可以促进患者免疫力恢复,保护心肺功能稳定。RICU呼吸康复护师刘桂玲负责指导患者进行康复锻炼。她刚到病区时发现患者们大部分时间都躺在床上看手机,有是看到深夜,医护提醒后才放下手机休息;早上采血采核酸时间又比较早,休息不好不利于疾病康复。“发现这个问题后,我报告护理组,制定了呼吸康复计划,组织患者进行康复锻炼、指导活动。平时指导康复时,和患者距离都比较近,新冠是呼吸道传播疾病,一定要注意安全距离,还要时刻注意防护服的情况。”刘桂玲说,“不过患者们兴趣都比较高,配合也好,很快就学会了。现在白天他(她)们都能主动做几遍呼吸操,或者到隔离走廊活动活动,现在精神和情绪都很好,这也是康复治疗的目的之一。”
针对病情特殊的患者,杜护士长组织成立了特护小组,由护士长、高年资护士和具有重症、呼吸、心血管、骨科等相关护理经验的专科护理人员组成。特护小组工作细化到人,目的是及时评估患者病情、制定护理计划、了解患者饮食状态、针对性预防并处理并发症、准确交接、及时参加会诊等。杜护士长说:“我们做护理工作,就要做好、做精、做到位,护理不仅是份工作,也是种使命。我们的护理人员积极性都很高,每个人在工作中都能及时提出自己的建议,都在努力提高护理质量,也体现了我们‘责任所在、使命担当’的能力与决心。希望在做好工作的同时,全体战友也要保护好自己,积极调整身体和心理状态,信心满满的来,平平安安的回。”
介入手术室护师杨文霞说:“工作很顺利,希望患者们快点转阴,早点平安回家。”早点平安回家,也是全体医护人员对患者最朴实的祝福。
山河无恙,烟火寻常,愿我们的城市、我们的国家早日回到平安祥和的模样;期待每个人都可以彻底摘下口罩、享受明媚春光的那一天。
文:医院队员戚馨月
图:医院队员
责任编辑:张丽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